首页 >> 通知通告 >> 正文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报告(2020年)

 

 

批准立项年份

2012

通过验收年份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报告

20201——202012月)

 

实验教学中心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天津大学)

实验教学中心主任:何春年

实验教学中心联系人/联系电话:韩雅静 /022-85356424

实验教学中心联系人电子邮箱:hanyajing@tju.edu.cn

所在学校名称:天津大学

所在学校联系人/联系电话:陈胜蓝/022-85356053

 

 

20201231日填报

 

 


 

目录

第一部分  年度报告.............. 1

一、人才培养工作和成效......... 1

(一)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1

(二)人才培养成效评价....... 11

二、人才队伍建设.............. 13

(一)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13

(二)队伍建设的举措与取得的成绩............................ 14

三、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 15

(一)教学改革立项、进展、完成情况.......................... 15

(二)科学研究情况.......... 16

四、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 17

(一)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人员信息化能力提升等情况......... 17

(二)开放运行、安全运行等情况............................ 17

(三)对外交流合作、发挥示范引领、支持中西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等情况.......................... 18

五、示范中心大事记............ 18

六、示范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19

七、所在学校与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20

八、下一年发展思路............ 20

第二部分 示范中心数据............. 21

一、示范中心基本情况.......... 21

二、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21

(一)本年度固定人员情况..... 21

(二)本年度兼职人员情况..... 23

(三)本年度流动人员情况..... 23

(四)本年度教学指导委员会人员情况.......................... 24

三、人才培养情况.............. 24

(一)示范中心实验教学面向所在学校专业及学生情况............ 24

(二)实验教学资源情况....... 25

(三)学生获奖情况.......... 25

四、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情况.... 26

(一)承担教学改革任务及经费. 26

(二)承担科研任务及经费..... 26

(三)研究成果.............. 31

五、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情况........................... 46

(一)信息化建设情况......... 46

(二)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情况. 46

(三)安全工作情况.......... 49

 


第一部分  年度报告

一、人才培养工作和成效

(一)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2020年,中心面向材料学院3个专业的约1200名本科生开放,开设实验课程42门,其中独立实验课程22门,实验项目150项,人时数达到77784。实验类型包括基本型(占总实验的22%)、提高型(占总实验的22%)和研究创新型(占总实验的56%),从实验学时而言,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所占的学时数达到78%以上。同时为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开设实验项目9项,合计140学时,涉及学生360人。

中心2020年重点开展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特色工作:

1. 多措并举,全力保障疫情期间实践教学质量

为响应教育部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根据学校《关于做好19202学期本科实践教学暨做好疫情期间实践教学组织与制定教学预案的通知》的文件精神,中心采取多种举措开展新模式实验教学,并在学生返校后疫情防控新常态下,合理安排、有序推进实践教学工作,确保实践教学的高质量开展。

做好预案,合理部署,确保实践教学工作有序推进。在疫情初始学生未明确返校时间的状况下,中心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前提,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结合专业及课程特点,一课一策,做好实践教学预案。复工返校工作逐步开展后,中心全体人员集中培训学习《天津市高等学校2020年春季学期复课开学条件验核细则》、《疫情防控期间教职工复工指导手册》等系列疫情防控文件,定期并有效开展全部26个实验室的消杀、通风及各项教学和测试准备工作,为迎接学生返校后实践教学的开展做好充分准备。为保障毕业生返校后能及时有效开展研究测试并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工作,中心全体实验人员复工初期开展了集中一个月的大型仪器操作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考核合格后全员参与仪器测试值班,有效解决了具备操作资质的学生严重短缺的难题,确保了疫情期间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有序推进和完成。

线上线下有效衔接,高质量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中心充分应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教学,采用雨课堂教学平台、腾讯会议、在线视频资料、微信、QQ群等形式开展实验预习、实验内容原理讲授、演示实验、和实验报告批改等线上教学。基于材料学科实践性强、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特点,按照课程负责人的安排,本学期开设了《高分子物理实验》及《金属材料固态相变》的线上课程。线上直观生动的视频及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对实验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本科生返校后开展线下实践教学内容,基于前期线上教学的铺垫,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具有更多的思考和能动意识,从而增加了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增强了对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线上线下结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学在时空上的局限,大幅降低了疫情对实践教学进程的影响,同时拓展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挖掘了学生思考潜力,使教学指导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有效提升了实验教学的效率与效果。

 

线上教学

1 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示例

 

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强化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为了解决学生返校后两学期实践教学任务同时开展造成的时间及实验场地冲突等问题,中心充分利用已投入运行的实验预约系统,做好实验课排课、预约等工作,及时与学生沟通落实具体的实验分组及上课时间,确保实践教学有序开展;由于学生白天课程紧张,中心教师在保障大型仪器正常值班、管理和运行的常态下,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高质量完成上学期累积和本学期计划内的实践教学任务,晚上及周末上课总学时占比40%以上。中心所有教学实验室面向本科生日夜开放,方便学生自由课余时间完成实验内容,解决了学生实践课程集中导致的设备使用紧张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技能;此外,为了加强实验教学的监控与督导,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及实验中心领导按照实验教学计划随机抽查听课,对实验教学环境、教学运行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检查和指导,全力保障疫情防控新常态下的实验教学质量。

2. 虚拟仿真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初步应用效果显著

虚拟仿真项目是信息技术与实践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有效拓展了实验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延伸了实验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其独有的优势。中心重视虚拟仿真项目建设,在疫情期间克服各种困难,积极推动焊接虚拟仿真系统的硬件采购、软件系统的制作、调整、安装和调试等,并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材料成型工程实践》课程中初步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后将成为该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规划用于申请国家级虚拟仿真项目。

 

2020年报_02

2 焊接虚拟仿真系统应用于本科实验教学

 

该焊接虚拟仿真系统内容强调综合性、系统性及新颖性,主要从“学、练、评”三个维度开展,全面覆盖了实践教学的相关过程。

一是学,系统中内置了包括焊接原理、焊接设备构成及功能、焊接工艺操作过程、焊缝成形及组织特征等教学视频,学生可根据所需选取内容进行学习,既能全面熟悉和掌握各种焊接技术知识,又能了解先进材料加工技术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更加直观生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是练,学生以3-4人小组,通过“沉浸式实操”和互动讨论的模式练习焊接工艺操作过程和工艺设计效果,解决了实际焊接过程中焊接设备操作难度高、工艺设计与实施周期长、设备运行及耗材成本高、操作安全性要求高、焊接环境恶劣等实际操作难题,既能够让学生充分试错、反复练习,又能使学生切实减少在焊接实际操作的失误以及减少在恶劣环境中的暴露,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和积极思辨的能力。

三是评,系统根据学生焊接操作过程中的焊枪角度、焊接速度、干伸长等各方面对学生的焊接过程进行评价,而且可记录、存储和回放实验操作同学的焊接过程录像,并可批量导出焊接实验成绩。任课教师结合学生签到、实验过程、系统自动评分、实验报告等多种考核方式,针对工艺设计与实际操作进行综合评定,确定学生实践学习的实际效果。

该焊接虚拟仿真系统与《材料成型方法与工艺》课堂理论教学及实际操作的焊接实验内容相结合,形成多层次、互为补充、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应用专业理论体系知识综合性解决焊接工程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作用。

3. 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专业基础实验教学效果

本年度,中心围绕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目标,通过制作线上视频、拓展实验内容等方式深入改革材料专业基础实验课程,有效提升了实验教学效果。

线上线下结合,有效发挥大型仪器在本科教学中的应用。大型精密分析仪器应用于本科教学面临设备价格昂贵、操作难度高、设备易损坏等各项难题,为切实提高本科生对大型仪器测试原理、仪器构造、制样和测试操作、及数据分析的理解和掌握,中心本年度开展了系列大型仪器理论培训和操作视频的制作。目前已完成《钨灯丝扫描电镜操作视频》、《S-4800扫描电镜操作视频》、《D8 advance X射线衍射仪操作培训视频》、《miniflex台式X射线衍射仪操作培训视频》的制作并共享至中心网站,供学生预习和自学。透射电镜及核磁共振谱仪的理论培训视频正在制作中。系列视频在《材料科学基础实验》和《材料测试分析方法》实践课程中使用,便于学生在开课前对大型仪器的测试原理、仪器构造、测试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有初步的认识。线下学生以项目方式开展实验,结合当前科研问题,围绕材料的制备、表征、分析展开,研究不同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并通过小组答辩进行考核,综合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学生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线上预习和线下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科研素养,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

 

3 专业基础实验教学改革开展及研讨过程

 

专业基础实验与先进分析手段结合,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在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项目的支持下,本年度中心新采购了多台不同载荷的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也为《材料力学性能实验》的实践教学改革奠定了硬件基础。本年度材料力学性能实验进行了大幅度的内容和模式改革。首先,进一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选取具有典型特征的金属样品和高分子样品,分别测定样品的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并测定了常温条件和低温条件下冲击性能,增强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锻炼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其次,实验内容中增加了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进行断口微观形貌观察,要求学生利用所学材料力学性能知识分析断口形貌的差异及断裂机制,此项改革将先进的分析表征手段应用于基础实验教学,培养了学生利用专业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例的能力,提升了实践教学效果。

推进实验教材建设工作,加强示范辐射作用。为进一步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加强对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和科研创新思维的培养,本年度初步进行了自编教材《金属材料专业实验指导书》的再编工作。将原有的基础实验内容升级为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同时增加新的实验内容。例如:在原实验指导书中增加了《金属焊接接头》章节,其中包括“焊接接头显微组织观察”、“焊接接头疲劳试样制备及性能测试”及“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综合分析”三个实验项目。金属焊接过程中,焊接接头各部分经历了不同热循环,因而所得组织各异。显微组织的差异是影响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硬度、拉伸、弯曲和冲击等)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研究焊接接头各区域的显微组织特征,并建立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之间的联系是焊接接头的研究重点。而焊接接头在服役过程中存在多种失效形式,其中疲劳是主要诱导因素之一。疲劳破坏多是低应力破坏,其发生往往无预兆,易造成突发性重大事故。因此,疲劳性能成为衡量焊接接头质量的重要指标,是机构设计和可靠性评估的关注重点。通过本章节实验了解金属焊接接头显微组织特征及分布,并掌握金属焊接接头金相制备观察方法。了解焊接接头疲劳性能测试原理,并学会疲劳试验数据的分析方法。了解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之间的联系,并掌握焊接接头力学性能测试方法。这对学生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实验教材的改版,目的在于着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探索性和开拓性的科学思维,使学生真正参与科学实验全过程。开展灵活多样的趣味性科学实验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尽可能便捷的、提高其科研和创新能力的学习空间和条件,总结出适合金属材料专业实验教学的新模式,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目前,已完成了教材初稿,后续我们还要进行不断的修改完善,将各种多媒体手段应用到教材的编制中,以期为师生提供更完备、更生动的实验教材,提高中心的示范辐射作用。

4. 深度参与重大攻关项目,助力研究型人才成长

为了进一步提高测试分析的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大型仪器测试平台高端设备集中的优势,中心鼓励实验人员与课题组深入合作,深度参与课题组的重大攻关项目,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发挥重要助力。

中心配备了天津市第二台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自2019年初正式投入使用并面向校内外师生开放,提供原子级分辨率的样品表征和分析。目前,仪器负责人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电镜操作技术,深度参与并支持国家海洋局重大专项“海洋工程核心部件与材料测试评价服务平台建设”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场多相耦合作用下的空蚀机制”等项目的研究,并支持研究生、博士后及青年教师在Advanced Materials, Angew. Chem. Int. Ed., Nano Energy, Small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为学院的科研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4 球差校正透射电镜典型应用案例 (a)Cu中的孪晶及位错缺陷;(b) [001]取向β-Si3N4 的原子排列;(c)氧缺陷诱导的核壳结构的ZrO2(d,e) 单原子层Fe掺杂的MgAlB4晶须;(f) 金属有机框架ZIF-8上负载单原子Zr

 

中心配备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于201912月份开始进行试运行,2020916日至18日就样品制备、软件使用、数据处理及实际应用实例等方面进行为期三天的高级应用培训,目前该设备已正式全面开放运行。为充分发掘X光电子能谱仪在元素分析、多相研究、化合物结构鉴定、元素价态鉴定及功函数测定等功能在纳米材料、高分子材料、材料的腐蚀与防护、各类功能薄膜的机理研究、催化剂研究与失效等方面的应用潜力,同时结合该设备测试操作简单、数据分析难度大的特点,中心积极吸纳学院青年骨干教师加入到该设备的测试分析中,从样品制备、测试条件以及后续数据分析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共同解决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医用金属材料表面改性与涂层”、天津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金属基复合材料研发”及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催化新材料表面原子结构调控和性能研究”等科学项目中的难题,为研究型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重要的支撑。

 

 

5 LY12 铝合金表面镀DDPO4膜的XPS深度剖析测试谱图 (a) Al 2p 谱图;(b) O 1s 谱图;(c) P 2p 谱图;(d) 刻蚀前O 1s 谱图

 

(二)人才培养成效评价

中心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双一流”学科建设,突出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面向国家材料及其相关领域经济建设需求,发挥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材料成型加工多学科齐全的优势,深化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加强内部优质资源整合,强化教学科研协同,促进校企联合和国际化工程教育合作,培养具备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工程技术以及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能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材料、冶金、能源、环境等领域从事材料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及质量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中心以“双一流”建设和“新工科”建设为契机,不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明显效果。2020年,中心依托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2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其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第二次通过认证。中心将以此为契机,深入推进“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的工程教育改革,完善产出评价机制,积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持续改进和深化推进“新工科”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本年度,中心教师带队参加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中,分别获得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以及团体一等奖(第3名);中心教师指导的本科生负责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通过微凝胶自修复构建可注射高强度水凝胶的研究”,经过部属高校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推荐、相关学科专家初评、“国创计划”专家工作组复选,入选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并受邀就项目内容进行汇报。在中心教师指导下,本科生以第一作者或共同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


 

二、人才队伍建设

(一)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中心现有责任教师和专职实验技术人员33人,其中责任教师22人,责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比例达到50%以上。中心队伍中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建立了一支由国家级教学名师领衔、由优秀导师团队为学术带头人、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适应“新工科”大学教学需要的实验教学团队。

中心围绕人才培养中心工作,进一步加强实验队伍建设。“新工科”建设对高校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迫切需求兼具创新性、技术型、实践型的人才,中心针对创新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实验技能、精密仪器测试分析、工程实践项目和科技创新项目四个不同层次,设置了以教学院长和教学主任为引领,责任教师为指导,实验教师为具体实施的“四横三纵”的队伍建设模式。由教学院长和教学主任进行顶层设计,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以及需求,改革优化实验教学体系;责任教师针对具体课程提出工程项目或科技创新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和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模式;实验教师配合责任教师达成课程目标,最终实现对学生创新型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心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在实践教学方面不断创新和升级,改革人员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育模式,培养具有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二)队伍建设的举措与取得的成绩

学院和中心重视教授及高层次人才为本科生开设实验课程或指导创新创业项目,并在绩效中增大对教学工作的支持和倾斜。中心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进修和申报各级各类人才项目。

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是实验室队伍建设的核心,中心重视专职实验人员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本年度中心组织进行了3次实验技术交流沙龙,促进交流学习的同时,也对专职实验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年度中心组织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教学研讨会,促进实验人员与任课教师沟通交流,共同解决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实验教学内容和模式的改革,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2020年中心责任教师何春年和徐连勇获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杨立军获得“天津市教学名师”荣誉称号,中心实验教师李晓晖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赴美国华盛顿大学和康奈尔大学访学交流。马晓晖获得天津大学2020年度“沈志康奖教金”。


 

三、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

(一)教学改革立项、进展、完成情况

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以及疫情防控新常态下,中心重视线下线上教学和虚拟仿真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本年度,线下一流课程“材料分析方法”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金课”),线下一流课程“材料分析方法”和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弧焊电源及控制”2门课程入选天津市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一流本科建设课程,在研天津市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材料先进焊接过程虚拟仿真实验”1项,新增及在研校级教改项目6项,所有教改项目均按照项目目标和内容顺利开展。

本年度获评国家“金课”的课程“材料分析方法”前身是天津大学金相及热处理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和高分子材料专业的主干课程,随着国家专业调整与改革,本课程也从大材料角度出发,以材料研究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为目标,定立了宽口径的教学内容,成为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平台基础课。教学内容将思政教育融进课程教学,突出“立足研究,拓宽口径,培养能力,追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增加研究性、创新性、综合性内容、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材料分析方法的前身课程为材料现代研究方法,2008年被评为天津市精品课程,2009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13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017年课程名称改为材料分析方法,2018年开始天津大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该课程作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服务于本科生教学及面向广大社会学习者,从2014年至今,参与网络课程学习的人次数为51113;作为天津大学精品在线课程,2019年运行一周期,共有523人选用。

中心每年度面向大一新生开放,向学生充分展示材料学科研究中涉及的精密大型仪器和先进分析手段,提高学生对材料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中心在在讲解实验室和大型仪器设备的同时加入了课程思政内容,包括“历史传承”和“杰出人才”两部分,使学生充分了解材料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历程,深入认识多代材料人经过不懈努力和奋斗取得的成就以及对材料学科的杰出贡献,通过讲解实验室的艰苦奋斗历史和杰出人才的感人事迹,使学生感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二)科学研究情况

中心坚持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以国际学科发展前沿为导向,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以教学推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2020年,中心教师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47项,经费4719万元;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2篇、授权专利9项。在中心大型仪器测试平台支持下,学院科研水平提高显著,本年度科研论文数量373篇,授权专利18项。


 

四、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

(一)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人员信息化能力提升等情况

中心以信息化手段建设和管理实验室,包括本科实验教学室的实验预约、开放共享和课时统计,大型仪器实验室的测试预约、机时及计费统计,以及多媒体教学视频、通知及新闻信息发布等均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实验室管理效率。2020年中心网站访问次数达30919次。本年度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材料先进焊接过程虚拟仿真实验》按照计划有序推进。目前,焊接虚拟仿真系统已安装就绪,并在17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课程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开放运行、安全运行等情况

复工返校后,中心严格按照《天津大学实验室复用后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的要求,对26间实验室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杀及安全隐患排查,并申请实验室的复用。在日常实验室开放中,中心指派专人负责,每天按时做好实验室的通风换气,保持实验室的清洁和消毒,配备免洗消毒用品,加强疫情防控的安全宣传教育和实验室安全巡查,并做好实验室通风、消杀、进出实验室人员的登记备案,保障教学和测试工作的有序开展。

中心严格执行《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放管理办法》,规范了实验室开放的条件及形式、实验教师的职责及对学生的实验要求。针对教学实验室和大型仪器的管理模式不同,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和事故处理应急预案;大型仪器实验室制定了详细的夜间开放安全应急预案以保证夜间测试人员的安全。中心落实安全制度上墙,并将责任落实到人,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运行。

(三)对外交流合作、发挥示范引领、支持中西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等情况

中心鼓励教师与各高校教师深入交流,发挥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2020年共有10人次在东南大学材料学院至善材料讲堂系列报告会、新时代研究生培养质量与科研诚信建设研讨会等会议做邀请报告。

中心积极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的政策,承担了多项社会服务工作。目前已承接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等多家单位的测试服务工作。

五、示范中心大事记

1.202016日材料学院实践教学中心党支部与先进陶瓷研究所党支部共同开展“互动交流重发展,共书人才培养新篇”联合支部活动。

2.20205月,扫描电镜线上培训体系建设、透射电镜线上培训体系建设及核磁共振谱仪线上理论培训体系建设获批天津大学2020年度大型仪器年度大型仪器学生培训项目。

3.2020526日,天津大学专项小组进行在中心进行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考核。

4.2020615日,蔡司原位拉伸扫描电子显微镜入驻中心。

5.2020年下学期,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应用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材料成型工程实践》课程中。

6.2020722日,日本电子F200透射电子显微镜入驻中心,蔡司原位拉伸扫描电子显微镜完成指标验收,进入试运行阶段。

7.2020922-1023日,中心教师为全院学生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大型仪器集中操作培训。

8.20201010-14日中心教师带队参加“徕卡杯”第九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9.2020125日,中心召开教学指导委员会第四次工作会议,审议本年度工作报告和下一步工作思路。

六、示范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心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有序推进,目前已完成虚拟焊机系统硬件和软件系统的安装,现亟需学校和学院加大经费支持,进一步进行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的开发和计算机硬件建设。

2.目前中心使用的实验教材大多为自编教材,正式出版教材的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

3.专业课程设计内容仍需进一步改善,增强对学生设计性和创新性思维的锻炼以及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的培养。

4.中心重视实践教学和大型仪器测试,旨在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测试服务水平,经常与研究生进行沟通,了解需求和问题反馈,然而在与本科生沟通交流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

七、所在学校与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2020年学校和学院投入经费支持106.9万元,用于中心教学改革项目的开展、实验设备的采购、信息化建设等。

1.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基金经费59.0万元

2.天津市提供虚拟仿真项目建设经费5.0万元。

3.学校提供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运行经费5.0万元,教学改革项目经费9.5万元,学科竞赛经费3.0万元。

4.学院提供实验设备费21.0万,设备维修费1.4万,实验室建设费用2.0万元,学科竞赛经费1.0万元。

八、下一年发展思路

1.进一步加强虚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对现有虚拟实验教学内容不断提高、完善与持续打造,并开展金属蠕变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建设。

2.进一步推进《金属材料专业实验指导书》的再编工作,增设综合设计性实验内容,并将多种多媒体手段应用到教材的编制中。

3.在原有的课程设计内容基础上,增加材料的设计、研究和分析部分在整个实验中的比例,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4.加强与本科生的沟通交流,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本科生特别是毕业生对中心各项工作的反馈,促进教学和大型仪器测试工作的持续改进。


第二部分 示范中心数据

(数据采集时间为202011日至1231日)

一、示范中心基本情况

示范中心名称

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天津大学)

所在学校名称

天津大学

主管部门名称

教育部

示范中心门户网址

http://shiyan.tju.edu.cn

示范中心详细地址

天津市津南区海河教育园雅观路135号天津大学31

邮政编码

300354

固定资产情况

 

建筑面积

2020

设备总值

5400万元

设备台数

262

经费投入情况

 

主管部门年度经费投入

(直属高校不填)

万元

所在学校年度经费投入

106.9

万元










注:(1)表中所有名称都必须填写全称。(2)主管部门:所在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可查询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全国高等学校名单。

二、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一)本年度固定人员情况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份

职称

职务

工作性质

学位

备注

1

何春年

1980

正高级

主任

教学、管理

博士

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

赵乃勤

1961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士生导师

3

胡绳荪

1956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士生导师

4

韩雅静

1963

正高级

 

教学、技术、管理

学士

 

5

王吉会

1966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士生导师

6

季惠明

1963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士生导师

7

郑俊萍

1965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士生导师

8

原续波

1967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士生导师

9

侯峰

1972

副高级

 

教学

博士

 

10

何芳

1978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士生导师

11

杜希文

1970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士生导师

12

杨立军

1966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士生导师

13

朱玉梅

1966

副高级

 

教学

博士

 

14

叶福兴

1974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士生导师

15

徐连勇

1975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6

凌涛

1981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士生导师

17

杨新岐

1962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士生导师

18

王颖

1981

副高级

 

教学

博士

 

19

杨振文

1985

副高级

 

教学

博士

 

20

郭安然

1987

副高级

 

教学

博士

 

21

刘祖明

1984

副高级

 

教学

博士

 

22

夏大海

1984

副高级

 

教学

博士

 

23

杨德安

1965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士生导师

24

王哲人

1960

中级

 

教学、技术、管理

其它

 

25

毛晶

1983

中级

 

教学、技术、管理

博士

 

26

龙丽霞

1986

中级

 

教学、技术、管理

博士

 

27

李晓晖

1985

中级

 

教学、技术、

博士

 

28

张金凤

1984

中级

 

教学、技术、

博士

 

29

马晓晖

1989

中级

 

教学、技术、

硕士

 

30

马利利

1985

中级

 

教学、技术、

硕士

 

31

郭倩颖

1987

中级

 

教学

硕士

 

32

郑学荣

1986

中级

 

教学

硕士

 

33

胡慧林

1988

中级

 

教学

硕士

 

注:(1)固定人员:指经过核定的属于示范中心编制的人员。(2示范中心职务:示范中心主任、副主任。(3工作性质:教学、技术、管理、其他。具有多种性质的,选填其中主要工作性质即可。(4学位:博士、硕士、学士、其他,一般以学位证书为准。(5)备注:是否院士、博士生导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等,获得时间。

(二)本年度兼职人员情况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份

职称

职务

工作性质

学位

备注

1

胡文彬

1966

正高级

 

其他

博士

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

耿延候

1968

正高级

 

其他

博士

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3

李悦生

1959

正高级

 

其他

博士

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4

刘永长

1971

正高级

 

其他

博士

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5

王东坡

1972

正高级

 

其他

博士

博导

注:(1)兼职人员:指在示范中心承担教学、技术、管理工作的非中心编制人员。2工作性质:教学、技术、管理、其他。3学位:博士、硕士、学士、其他,一般以学位证书为准。(4)备注:是否院士、博士生导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等,获得时间。

(三)本年度流动人员情况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份

职称

国别

工作单位

类型

工作期限

 

 

 

 

 

 

 

 

 

注:(1)流动人员:指在中心进修学习、做访问学者、行业企业人员、海内外合作教学人员等。(2)工作期限:在示范中心工作的协议起止时间。

(四)本年度教学指导委员会人员情况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职务

国别

工作单位

类型

参会次数

1

沈峰满

1958

正高级

主任委员

中国

东北大学

外校专家

1

2

朱知寿

1966

正高级

委员

中国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企业专家

1

3

李金来

1962

正高级

委员

中国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企业专家

1

4

陈宏愿

1970

副高级

委员

中国

北京华塑晨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专家

1

5

赵乃勤

1961

正高级

委员

中国

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校内专家

1

6

杜希文

1970

正高级

委员

中国

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校内专家

1

注:(1)教学指导委员会类型包括校内专家、外校专家、企业专家和外籍专家。(2)职务:包括主任委员和委员两类。(3)参会次数:年度内参加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的次数。

三、人才培养情况

(一)示范中心实验教学面向所在学校专业及学生情况

序号

面向的专业

学生人数

人时数

专业名称

年级

1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2016

54

3456

2

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方向)

2017

63

10080

3

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方向)

2017

64

13520

4

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方向)

2017

64

12288

5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2017

54

10404

6

功能材料

2017

35

4200

7

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方向)

2018

69

9936

8

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方向)

2018

63

4032

9

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方向)

2018

48

3456

10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2018

55

1980

11

功能材料

2018

38

3040

12

功能材料

2019

29

1392

 

 

 

合计

77784

注:面向的本校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列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

(二)实验教学资源情况

实验项目资源总数

150

年度开设实验项目数

150

年度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

22

实验教材总数

1

年度新增实验教材

0

注:(1)实验项目:有实验讲义和既往学生实验报告的实验项目。(2)实验教材:由中心固定人员担任主编、正式出版的实验教材。(3)实验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独立设置学分的实验课程。

(三)学生获奖情况

学生获奖人数

5

学生发表论文数

3

学生获得专利数

0

注:(1)学生获奖:指导教师必须是中心固定人员,获奖项目必须是相关项目的全国总决赛以上项目。(2)学生发表论文:必须是在正规出版物上发表,其他或指导老师为中心固定人员。(3)学生获得专利:为已批准专利,中心固定人员为专利共同持有人。

 

四、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情况

(一)承担教学改革任务及经费

序号

项目/课题名称

文号

负责人

参加人员

起止时间

经费

(万元)

类别

1

线下一流课程“材料分析方法”

 

侯峰

原续波、龚彩荣、赵瑾、马丽颖

202001-202212

2.0

a

2

材料先进焊接过程虚拟仿真实验

津教政办[2019]69

杨新岐

申俊琦、黄一鸣、王志江、李晓辉、杨红娟、刘彦辉

201904-202104

5.00

a

3

线下一流课程“材料分析方法”

津教高函[2020]1

侯峰

原续波、龚彩荣、赵瑾、马丽颖

202001-202212

0.5

a

4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弧焊电源及控制”

津教高函[2020]1

杨立军

杨立军

202001-202212

0.5

a

注:此表填写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课题。(1)项目/课题名称:项目管理部门下达的有正式文号的最小一级子课题名称。(2)文号:项目管理部门下达文件的文号。(3)负责人:必须是示范中心人员(含固定人员、兼职人员和流动人员)。(4参加人员:所有参加人员,其中研究生、博士后名字后标注*,非本中心人员名字后标注#。(5)经费:指示范中心本年度实际到账的研究经费。(6类别:分为ab两类,a类课题指以示范中心人员为第一负责人的课题;b类课题指本示范中心协同其他单位研究的课题

(二)承担科研任务及经费

序号

项目/课题名称

文号

负责人

参加

人员

起止

时间

经费

(万元)

类别

1           

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用高强高导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带材的研制与开发

2018FP0005

何春年

何春年

201710-202009

200

a

2           

金属基复合材料研发

2018FG0004

何春年

何春年

201710-202109

100

a

3           

搅拌铸造法制备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分级结构及其强韧化机制研究

2018B10056

何春年

张翔,秦戬

201801-202112

2.60

a

4           

二维BN纳米片增强耐热铝基复合材料的宏微观结构调控与强化机制研究

52071230

何春年

何春年

202101-202412

58

a

5           

碳纳米相三维网络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界面结构

2016BZ0002

赵乃勤

李朝阳,李群英

201601-202012

290.00

a

6           

原位3D打印碳纳米管增强石墨烯泡沫制备及其力学和电化学协同储能效应

2018B10062

赵乃勤

马丽颖,沙军威,蒲博文

201801-202112

60

a

7           

二维金属硫化物/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原位构筑与原子改性及其储钠性能研究

2020B1-0191

赵乃勤

赵乃勤

202001-202312

60

a

8           

Cu-SSZ分子筛催化剂电镜分析测试

2019GFW-0479

韩雅静

韩雅静

201912-202112

4.9

a

9           

骨替代材料测试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2020GKF-0345

韩雅静

韩雅静

202006-202106

5

a

10        

钢表面阻变性保护膜的设计、制备与耐蚀机制研究

2018B1-0059

王吉会

王吉会

201801-202112

60

a

11        

仿多肉植物叶结构的有机-无机双网络防隔热一体化复合材料的非均质杂化及力/热性能平衡协同调控

2020B1-0069

季惠明

季惠明

202001-202312

60

a

12        

基于喷墨打印技术制备自修复微型超级电容器及性能研究

2019F2-0019

郑俊萍

郑俊萍

201904-202203

10

a

13        

治疗性抗体纳米微囊构建及恶性脑胶质瘤靶向免疫治疗研究

2018B1-0072

原续波

原续波

201801-202112

61

a

14        

原位生长碳材料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何春年

何春年

202101-202412

400

a

15        

金属/氧化物界面“协同”活性位点——突破贵金属析氧催化剂活性及稳定性的限制

52071231

凌涛

凌涛

202101-202412

58.00

a

16        

催化新材料表面原子结构调控和性能研究

2018XRX0022

凌涛

凌涛

201801-202112

40.00

a

17        

新型铁素体耐热钢焊接接头蠕变微观力学模型预延寿理论

AWJ-20R01

徐连勇

徐连勇

202001-202112

15.00

a

18        

630-650新型铁素体耐热钢焊接接头寿命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

51975405

徐连勇

徐连勇

202001-202312

61.00

a

19        

焊接结构长寿命成形与评价

 

徐连勇

徐连勇

202101-202412

400.00

a

20        

激光掺杂非贵金属纳米颗粒用于定向催化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

 

杜希文

崔兰,郑文静,蒯春光

201701-202012

22.60

a

21        

激光液相烧蚀法制备IB金属团簇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

51871160

杜希文

董存库,李喆,邱康文

201901-202212

30.00

a

22        

激光液相烧蚀法制备IB金属团簇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

51871160

杜希文

杜希文

201901-202212

60.00

a

23        

激光深熔焊等离子体波动行为及焊缝成形检测原理的研究

2019B10101

杨立军

申俊琦,黄一鸣,赵圣斌

201901-202212

30.00

a

24        

XX装备集成设计

2018V30075

叶福兴

王瑞,卓渝坤,焦志鹏

201805-202104

21.50

a

25        

零部件数据非金属材料分类标注

2018GFW0051

朱玉梅

朱玉梅

201803-202103

6.50

a

26        

2D-硫化铼/2D-二氧化钛异质结的结构设计、界面调控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51972226

何芳

何芳

202001-202312

60.00

a

27        

激光深熔焊等离子体波动行为及焊缝成形检测原理的研究

51875403

杨立军

杨立军

201901-202212

60.00

a

28        

POSS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涂层的构建及其 防雾、防污、抗菌性能研究

2018FQ0016

李晓晖

赵蕴慧,李川,李珍光

201804-202103

5.00

a

29        

多元金属纳米晶的调控及金属原子协同增强电催化作用机制研究

51701139

张金凤

刘杰,郑学荣,刘畅

201801-202012

25.00

a

30        

梯度掺杂多晶复合材料的微结构调控联合研究

51975403

刘祖明

刘祖明

202001-202312

60.00

a

31        

高强铝合金固相摩擦增材制造技术及成形机制研究

19JCZDJC39200

杨新岐

杨新岐

201904-202203

20.00

a

32        

区熔单晶炉热场加工专用搅拌摩擦焊制造设备研制

19YFZCGX01060

杨新岐

杨新岐

201904-202002

10.00

a

33        

高性能轻合金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成形机理及组织控制

51775371

杨新岐

杨新岐

201801-202112

60.00

a

34        

基于预氧化-CNTs改性C/C复合材料与金属连接梯度界面设计及强化机制

51774214

王颖

王颖

201801-202112

60.00

a

35        

过渡族金属硒基合金纳米杂化体系的自还原制备与微观缺陷调控及电催化应用研究

51804216

郑学荣

郑学荣

201901-202112

28.00

a

36        

多功能高温陶瓷纤维复合膜材料及产业示范

36717

郭安然

郭安然

201707-202012

12.00

a

37        

高强铝合金在污染大气环境中腐蚀萌生过程的微观作用机制

2018BQ0043

夏大海

宋诗哲、王心悦、马超

201801-202012

26.00

a

38        

耐高温纳米莫来石纤维气凝胶结构设计及其隔热机制与结构稳定性研究

51872194

郭安然

胡小侠、马晓晖、陈恒

201901-202212

30.00

a

39        

多功能高温陶瓷纤维复合膜材料及产业示范

2017YFB0310403

郭安然

郭安然

201707-202012

30.00

a

40        

铝工业用炉衬材料制备及损毁机理的研究

2019GKF-0727

杨德安

杨德安

201910-202110

4.00

a

41        

基于背面分流电弧脉动诱导全熔池振荡改善K-TIG焊缝质量

sklsp201911

刘祖明

刘祖明

201901-202012

10.00

a

42        

基于一脉一孔策略的双电弧同轴复合穿孔焊接控制系统

19JCYBJC19400

刘祖明

刘祖明

201904-202203

10.00

a

43        

CTOD试验服务(舟山惠生)

 

刘祖明

刘祖明

201909-202001

35.00

a

44        

蓬莱19-3油田4区调整/蓬莱19-9油田二期开发项目WHPK组块ECA评估工作技术服务

 

刘祖明

刘祖明

201910-202109

15.339

a

45        

高强铝合金在污染大气环境中腐蚀萌生过程的微观作用机制

51701140

夏大海

宋诗哲、王心悦、马超

201801-202012

26.00

a

46        

可移动式智能化焊接装备及技术研发

2020GKF-0138

申俊琦

申俊琦

202004-202103

776.2

a

47        

钢结构件机器人焊接系统研制

2016GKF-0350

申俊琦

申俊琦

201606-202112

1241.00

a

注:此表填写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课题)。

(三)研究成果

1.专利情况

序号

专利名称

专利授权号

获准国别

完成人

类型

类别

1

一种气体模板制备中空碳化钼纳米球的方法

CN   107416834 B

中国

何春年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2

氮、硫掺杂的三维碳纳米网络负载二硫化钼纳米材料及制备

CN   107747106 B

中国

何春年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3

一种锡钴合金嵌入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CN   107026261 B

中国

何春年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4

一种制备石墨烯增强三维多孔碳自支撑薄膜的方法

CN   106673655 B

中国

赵乃勤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5

一种真空封装原位自反应合成多改性的石墨相氮化碳负载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

CN   108855218 B

中国

何芳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6

母粒-球磨-热压法制备石墨烯/ABS纳米复合材料

CN   107501845 B

中国

何芳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7

一种盐辅助制备带有氰基的三维石墨相氮化碳方法

CN   107473191 B

中国

何芳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注:(1)国内外同内容的专利不得重复统计。(2)专利:批准的发明专利,以证书为准。(3)完成人:必须是示范中心人员(含固定人员、兼职人员和流动人员),多个中心完成人只需填写靠前的一位,排名在类别中体现。(4)类型:其他等同于发明专利的成果,如新药、软件、标准、规范等,在类型栏中标明。(5)类别:分四种,独立完成、合作完成-第一人、合作完成-第二人、合作完成-其他。如果成果全部由示范中心人员完成的则为独立完成。如果成果由示范中心与其他单位合作完成,第一完成人是示范中心人员则为合作完成-第一人;第二完成人是示范中心人员则为合作完成-第二人,第三及以后完成人是示范中心人员则为合作完成-其他。(以下类同)。

2.发表论文、专著情况

序号

论文或专著名称

作者

刊物、出版社名称

卷、期

(或章节)、页

类型

类别

1

Constructing N-Doped   porous carbon confined FeSb alloy nanocomposite with Fe-N-C coordination as a   universal anode for advanced Na/K-ion batteries

Wang Zhiyuan, Dong   Kangze, Wang An, LuoShaohua, Liu Xin, Liu Yanguo, Wang  Qing, Zhang   Yahui, HaoAimin, He  Chunnian, Shi Chunsheng, Zhao Naiqin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

2020,384(15):123327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2

Decoupling   electrolytes towards stable and high-energy rechargeable aqueous   zinc-manganese dioxide batteries

Zhong Cheng, Liu Bin,   Ding Jia, Liu Xiaorui, ZhongYuwei, Li Yuan, Sun Changbin, Han Xiaopeng, Deng   Yida, Zhao Naiqin, Hu Wenbin

Nature energy

2020,5:440-449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3

The superior   mechan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nanocarbon reinforced bulk composites   achieved by architecture design - A review

Zhang Xiang, Zhao   Naiqin,  He  Chunnian

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

2020,113:100672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4

Octopus-Inspired   Design of Apical NiS2 Nanoparticles Supported on Hierarchical Carbon   Composites as an Efficient Host for Lithium Sulfur Batteries with High Sulfur   Loading

Wang Ning, Chen Biao,   Qin Kaiqiang,  Zhang Rui, Tang Yu,  Liu Enzuo, Shi  Chunsheng,   He Chunnian, Zhao Naiqin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20,12(15):17528-17537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5

Covalently bonded 3D   rebar graphene foam for ultrahigh-areal-capacity lithium-metal anodes by   in-situ loose powder metallurgy synthesis

Tang Yu, ShaJunwei,   Wang Ning, Zhang  Rui, Ma Liying, Shi Chunsheng Liu Enzuo,  Zhao   Naiqin

Carbon

2020,158:536-544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6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copper coated graphenenanoplates reinforced Al matrix   composites developed by low temperature ball milling

Han Tielong, Li   Jiajun, Zhao Naiqin, He Chunnian

Carbon

2020,159:311-323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7

Compression-compression   fatigue performance of aluminium matrix composite foams reinforced by carbon   nanotubes

Yang Xudong,    Hu  Qi, Li Weiting, Song Haipeng, ZouTianchun, ZongRongrong, ShaJunwei,   He  Chunnian, Zhao Naiqin

Fatigue &   fracture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 structures

2020,43(4):744-756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8

Three-Dimensional   Core-Branch alpha-Fe2O3@NiO/Carbon Cloth Heterostructured Electrodes for   Flexible Supercapacitors

Zhang Miao,  Li   Xifei,  Wang  Xiaohua, Li Dejun, Zhao Naiqin

Frontiers in   chemistry

2020,390(30):350-356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9

Spatially uniform Li   deposition realized by 3D continuous duct-like graphene host for high energy   density Li metal anode

Zhang Rui, Wang Ning,   Shi  Chunsheng, Liu  Enzuo, He  Chunnian, Zhao Naiqin

Carbon

2020,161:198-205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10

Enhanced   electrochemical hydrogen evolution performance of WS2 nanosheets by Te doping

Pan Yaping,   ZhengFawei, Wang Xixi, Qin Hongye, Liu Enzuo, ShaJunwei, Zhao Naiqin, Zhang   Ping, Ma Liying

Journal of catalysis

2020,382:204-211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11

Accelerating water   dissociation kinetics on Ni3S2 nanosheets by P-induced electronic modulation

Qin Hongye, Zhang   Biao, Pan Yaping, Wang Xixi, DiaoLechen, Chen Jiao, Wu Jinli, Liu Enzuo,   ShaJunwei, Ma  Liying, Zhao Naiqin

Journal of catalysis

2020,381:493-500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12

Boosting the stable   sodium-ion storage performance by tailoring the 1D TiO2@ReS2 core-shell   heterostructures

Wang Xinqian, Chen   Biao, Mao Jing, ShaJunwei, Ma Liying,  Zhao Naiqin, He Fang

Electrochimicaacta

2020,338(1):135695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13

Synergistic   strengthening effect of in-situ synthesized WC1-x nanoparticles and   graphenenanosheets in copper matrix composites

XuZhihang, Zhang   Xiang, Zhao Naiqin, He Chunnian

Composites part   a-applied science and manufacturing

2020,133:105891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14

ReS2 nanosheets   anchored on rGO as an efficient polysulfides immobilizer and electrocatalyst   for Li-S batteries

Liu Huaxiong, Chen   Biao, Qin Hongye, Wang Ning, Liu Enzuo, Shi  Chunsheng, Zhao Naiqin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20,505(1):144586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15

Chloroplast-granum-inspired   porous nanorods composed of g-C3N4 ultrathin nanosheets as visible light   photocatalysts for highly enhanced hydrogen production

Wang Hang, Chen Biao,   Song Kai, Wang Xinqian, Wang Chenlu, Zhao Naiqin, He F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20,45(4):2829-2839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16

A bottom-up strategy   toward metal nano-particles modified graphenenanoplates for fabricating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 and interface study

Han Tielong,   Liu  Enzuo, Li Jiajun, Zhao Naiqin,  He Chunnian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2020,46(1):21-32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17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 for alkali metal ion batteries: engineering strategies at the   atomic level

Chen Biao, Chao   Dongliang, Liu Enzuo, JaroniecMietek, Zhao Naiqin, Qiao  Shi-Zhang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20,13:1096-1131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18

In situ synthesis of   high content graphenenanoplatelets reinforced Cu matrix composites with   enhanced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tensile strength

GuoSiyuan,   Zhang  Xiang, Shi Chunsheng, Liu Enzuo, He Chunnian, He Fang, Zhao   Naiqin

Powder technology

2020,13:126-134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19

Comparison of   electronic structure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gAlB4, AlB2 and MgB2   using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Wang Fucheng, Li   Jiajun, Shi Chunsheng, Liu Enzuo, He Chunnian, Zhao Naiqin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20,52(2):125548-125558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20

Effect of   SiCnanopArticles on the precipitation behavior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7075Al alloy

Pu Bowen, Lin    Xiaobin, Li Bowen, Chen Xiaofeng, He Chunnian, Zhao Naiqin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2020,65:6145-6160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21

Crushing behavior and   energy absorption property of carbon nanotube-reinforced aluminum composite foam-filled   6061 aluminum alloy tubes

XuJiali, Yang Xudong,   He Chunnian, Yang Kunming, Li Weiting, ShaJunwei, Zhao Naiqin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2020:7910-7926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22

Nitrogen modification   enhances the electrocatalytic overall water splitting of NiFe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in alkaline media

Han Linxiu,   DiaoLechen, Qin Kaiqiang, Li Jiajun, ShaJunwei, Ma Liying, Zhao Naiqin

Materials letters

2020,26(15):127162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23

Regulation of the   interface binding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iB/Ti via doping-induced   chemical and structural effects

Zhang Tingbo, Zhao   Naiqin, Shi Chunsheng, He Chunnian, Liu Enzuo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2020,174:109506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24

Regulation of the   Interface Binding and Elastic Properties of SiC/Ti via Doping-Induced   Electronic Localization

Zhang Tingbo, Chen   Yongtao, XieHaonan, Zhao Naiqin, Shi Chunsheng, He Chunnian, Liu Enzuo

Physica status solidi   b-basic solid state physics

2020,257(1):1900163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25

A Powder Metallurgic   Approach toward High-Performance Lithium Metal Anodes

Qin Kaiqiang, Baucom   Jesse, Liu Deliang, Shi Wenyue, Zhao Naiqin, Lu Yunfeng

Small

2020,16:2000794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26

Fabrication of   GrapheneNanoplates Modified with Nickel Nanoparticles for Reinforcing Copper   Matrix Composites

Han Tielong, Li   Jiajun, Zhao Naiqin, He Chunnian

Actametallurgicasinica-english   letters

2020,14:643-648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27

Identifying Dense   NiSe2/CoSe2 Heterointerfaces Coupled with Surface High-Valence Bimetallic   Sites for Synergistically Enhanced Oxygen Electrocatalysis

ZhengXuerong, Han   Xiaopeng, Cao Yanhui, Zhang Yan, Nordlund Dennis, Wang Jihui, Chou Shulei,   Liu Hui, Li Lanlan, Zhong Cheng, Deng Yida, Hu Wenbin

Advanced materials

2020,32(26):2000607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28

Facile synthesis of   nickel cobalt selenide hollow nanospheres as efficient   bifunctionalelectrocatalyst for rechargeable Zn-air battery

ZhengXuerong, Zhang   Jinfeng, Wang Jihui, Zhang Zhijia, Hu Wenbin, Han Yajing

Science   china-materials

2020,63:347-355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29

The Effect of   Tungsten Inert Gas Welding on the Pitting Corrosion Behavior of 304 Stainless   Steel

Li Qiushi, Wang   Jihui, Wang Ke, Wang Huan, Hu Wenb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chemical science

2020,15(5):3793-3806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30

Effect of Heat   Treatment on Thermal Expansion Behavior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Martensitic Stainless Steel Manufactured by Submerged Arc Welding

Wang Xinyue, Wang   Jihui, GaoZhiming, Hu Wenb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chemical science

2020,15(5):3955-3968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31

A graphene-modified   flexible SiOC ceramic cloth 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 storage

Sang Zhiyuan, Yan   Xiao, Wen Lei, Su Dong, Zhao Zhihao, Liu Yue, JiHuiming, Liang Ji, Dou Shi   Xue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2020,25:876-884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32

A Flexible Film with   SnS2 Nanoparticles Chemically Anchored on 3D-Graphene Framework for High   Areal Density and High Rate Sodium Storage

Sang Zhiyuan, Yan Xiao,   Su Dong, JiHuiming, Wang Sihui, Dou Shixue, Liang Ji

Small

2020,16(25):2001265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33

Bi-continuous   nanoporous carbon sphere derived from SiOC as high-performance anodes for   PIBs

Sang Zhiyuan, Su   Dong, Wang Jinsong, Liu Yue, JiHuiming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0381,(1):122677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34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sintering mechanism of pressureless-sintered porous   Si3N4 ceramics with YbF3-MgF2 composite sintering aids

Ding Honghui, Hu   Yuan, Li Xiaolei, Zhao Zhihao, JiHuiming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20,4(2):2558-2564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35

A WO3-CuWO4   nanostructured heterojunction for enhanced n-butanol sensing performance

Duan Mu, Fan Peng,   ShenZhurui, Liu Qian, ZhongShuhui, JiHuiming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2020,35(1):1114-1118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36

Exposed crystal   facets of WO3 nanosheets by phase control on NO2-sensing performance

Song Wanqing, Zhang   Rui, BaiXue, JiaQianqian, JiHuiming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materials in electronics

2020,31(1):610-620

SCI(E)

合作完成—第一人

37

An all-in-one   supercapacitor with high stretchability via a facile strategy

Wang Yihe, Lv Chi,   JiGuochen, Hu Ruofei, ZhengJunping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20,8:8255-8261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38

A polymer   nanocomposite coating with enhanced hydrophilicity, antibacterial and   antibiofouling properties: Role of polymerizable emulsifier/anionic ligand

Chen Yu, Ding Yong,   ZhengJunping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0,379(1):122268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39

Robust, reprocessable   and shape-memory vinylogous urethane vitrimer composites enhanced by   sacrificial and self-catalysis Zn(II) ligand bonds

Bai Lu, ZhengJunping

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0,190(12):108062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40

A Transparent, High Refractive,   Shape-Memory, Healable, and Recyclable Phenolic Polyurethane Thermoset:   Unexpected Roles of Bromine Substituents and Tertiary Amine Catalysts

Bai Lu, ZhengJunping

Macromolecular   chemistry and physics

2020,221(5):1900493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41

Mechanical and   thermal performances of epoxy resin/graphitic carbon nitride composites

Qi Yuhao, Zhu   Guangda, ZhengJunping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20,137(17):48598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42

Construction of   electrostatic and pi-pi interaction to enhance interfacial adhesion between   carbon nanopArticles and polymer matrix

Ma Lin, Zhao Dan,   ZhengJunping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20,137(18)48633: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43

Bioinspired   Double-Dynamic-Bond CrosslinkedBioadhesive Enables Post-Wound Closure Care

Li Sidi, Chen Ning,   Li Xueping, Li Yang, XieZhipeng, Ma Zhenyu, Zhao Jin, HouXin, Yuan Xubo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0,30(17):2000130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44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and photothermal effects of cu-dop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for rapid treatment of bacteria-infected wounds

Han Donglin, Han   Yajing, Li Jun, Liu Xiangmei, Yeung Kelvin Wai Kwok, ZhengYufeng, Cui   Zhenduo, Yang Xianjin, Liang Yanqin, Li Zhaoyang, Zhu Shengli, Yuan Xubo,   FengXiaobo, Yang Cao, Wu Shuilin

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

2020,261:118248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45

Metal-crosslinked   epsilon-poly-L-lysine tissue adhesives with high adhesive performance:   Inspiration from mussel adhesive environment

Li Sidi, Chen Ning,   Li Yang, Li Xueping, Zhan Qi, Ban Jiamin, Zhao Jin, HouXin, Yuan Xub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020,153:1251-1261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46

The Stability   Maintenance of Protein Drugs in Organic Coatings Based on Nanogels

Qi Hongzhao, Yang   Lijun, Shan Peipei, Zhu Sujie, Ding Han, Xue Sheng, Wang Yin, Yuan Xubo, Li   Peifeng

Pharmaceutics

2020,12(2):115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47

Environment-Dependent   Adhesive Behaviors of Mussel-Inspired Coordinate-CrosslinkedBioadhesives

Li Sidi, Chen Ning,   Li Yang, Zhao Jin, HouXin, Yuan Xubo

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2020,305(1):1900620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48

Wear resistance of   FeCoCrNiMnAlx high-entropy alloy coatings at high temperature

Cui Yan, ShenJunqi,   Manladan, SunusiMarwana, GengKeping, Hu Shengsun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20,512:145736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49

Effects of trace Nb   addition on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i-6Al-4V thin-wall structure   prepared via cold metal transfe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Gou Jian, Wang   Zhijiang, Hu Shengsun, ShenJunqi, TianYinbao, Zhao Guancheng, Chen Youquan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20,829:154481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50

Control of weld   penetration depth using relative fluctuation coefficient as feedback

ZouShuangyang, Wang   Zhijiang, Hu Shengsun, Wang Wandong, Cao Yue

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2020,31(5):1203-1213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51

Effect of ultrasonic   vibration of molten pool 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i-6Al-4V joints prepared via CMT plus P welding

Zhao Guancheng, Wang   Zhijiang, Hu Shengsun, DuanShihua, Chen Youquan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2020,52:193-202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52

Effects of ultrasonic   peening treatment in three directions on grain refinement and anisotropy of   cold metal transfer additive manufactured Ti-6Al-4V thin wall structure

Gou Jian, Wang   Zhijiang, Hu Shengsun, ShenJunqi, TianYinbao, Zhao Guancheng Chen Youquan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2020,54:148-157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53

Ce and Er Co-doped   TiO2 for rapid bacteria-killing using visible light

RenYawei, Han Yajing,   Li Zhaoyang, Liu Xiangmei, Zhu Shengli, Liang Yanqin, Yeung Kelvin Wai Kwok,   Wu Shuilin

Bioactive materials

2020,5(2):201-209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54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and photothermal effects of cu-dop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for rapid treatment of bacteria-infected wounds

Han Donglin, Han   Yajing, Li Jun, Liu Xiangmei, Yeung Kelvin Wai Kwok, ZhengYufeng, Cui   Zhenduo, Yang Xianjin, Liang Yanqin, Li Zhaoyang, Zhu Shengli, Yuan Xubo,   FengXiaobo, Yang Cao, Wu Shuilin

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

2020,261:118248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55

In-situ sulfuration   of Cu-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for rapid near-infrared light   sterilization

Yu Pengli, Han   Yajing, Han Donglin, Liu Xiangmei, Liang Yanqin, Li Zhaoyang, Zhu Shengli, Wu   Shuilin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20,390:122126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56

Visible light   responsive CuS/ protonated g-C3N4 heterostructure for rapid sterilization

Ding Hongyan, Han   Donglin, Han Yajing, Liang Yanqin, Liu Xiangmei, Li Zhaoyang, Zhu Shengli, Wu   Shuilin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20,393:122432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57

Metal-doped   polymer-derived SiOC composites with inorganic metal salt as the metal source   by digital light processing 3D printing

Ma Cong, He Chong, Wang Weilin,   Yao Xiaoyan, Yan Liwen, Hou Feng, Liu Jiachen, Guo Anran

Virtual and physical prototyping

2020,15(3):294-306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58

KCl flux suppresses surface   recombinations of hematite photoanode for water oxidation

Cao Huanhuan, Si Wenping, Guo   Wenlei, Zhang Tao, Han Yonghuan, Hou Feng, Liang Ji

Surface innovations

2020,8(3):130-137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59

Laser-Ablation-Produced Cobalt   Nickel Phosphate with High-Valence Nickel Ions as an Active Catalyst for the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Sun Xuechun, Wang Jiaqi, Yin   Yuehui, Wang Haibin, Li Shuang, Liu Hui, Mao Jing, Du Xiwen

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

2020,26(13):2793-2797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60

Ultrafine SmMn2O5-delta electrocatalysts   with modest oxygen deficiency for highly-efficient pH-neutral magnesium-air   batteries

Zhao Xueru, Wang Li, Chen Xinlin,   Wang Weichao, Xin Huolin, Du Xiwen, Yang Jing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20,449:227482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61

Effects of heat input and cooling   rate during welding on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behavior of high nitrogen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welded joints

Li Jianguo, Li Huan, Liang Yu,   Liu Pingli, Yang Lijun, Wang Yaowei

Corrosion science

2020,166:108445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62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FCTIG-welded DH36 steel with rutile-type and basic-type flux   cored wires

Yang Lijun, Wang Yaowei, Sun Tao,   Huang Yiming, Zhai Yonglei, He Tianxi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2020,275:116363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63

Improving the Weld Format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AA-5A06 Friction Pull Plug Welds by Axial Force   Control

Gao Jinyong, Yang Lijun, Cui Lei,   Lu Peng, Yang Jun, Gao Yanjun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2020,33(6):828-838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64

Efficient polysulfide trapping   enabled by a polymer adsorbent in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Hu Zongmin, Su Hai, Tu Shuibin,   Xiong Peixun, Cheng Mingren, Zhao Xinxin, Wang Liang, Zhu Yumei, Li Fang, Xu   Yunhua

Electrochimica acta

2020,336:135693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65

Effect of MgO-TiO2-SiO2 additions   on in-situ anisotropic grains growth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rundum   abrasive using pseudo-boehmite as raw material

Han Yang, Li Zhihong, Zhu Yumei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20,46(2):1934-1939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66

Controllable HTHP sintering and   property of cBN/diamond composites containing Ti3SiC2

Ji Huanli, Liang Yuxin, Jiang   Ziling, Li Zhihong, Zhu Yumei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20,46(9):13807-13812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67

The effect of graphene oxide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BN composites fabricated by HTHP method

Sun Kun, Liang Yuxin, Zhu Yumei,   Li Zhihong, Ji Huanli

Diamond and related   materials

2020,104:107754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68

Fabrication and properties of   silica/mullite porous ceramic by foam-gelcasting process using silicon kerf   waste as raw material

Han Yang, Zhou Lingjie, Liang   Yuxin, Li Zhihong, Zhu Yumei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

2020,240:122248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69

Microstructure modification of   Y2O3 stabilized ZrO2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by laser glazing and the   effects on the hot corrosion resistance

Guo Lei, Xin Hui, Zhang Zhao,   Zhang Xinmu, Ye Fuxing

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

2020,9(2):232-242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70

Versatility of potential   protective layer material Ti2AlC on resisting CMAS corrosion to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Yan Zheng, Guo Lei, Zhang Zhao,   Wang Xiaohui, Ye Fuxing

Corrosion science

2020,167:108532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71

The corrosion behaviors of   thermal barrier material of M-YTaO4 attacked by CMAS at 1250 degrees C

Yang Wenqi, Ye Fuxing, Yan Shuai,   Guo Lei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20,46(7):9311-9318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72

Preparation of (Gd0.9Sc0.1)(2)Zr2O7/YSZ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and their corrosion resistance to V2O5 molten salt

Guo Lei, Xin Hui, Zhang Zhao, Ye   Fuxing, Yan Zheng

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

2020,389:125677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73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enhanced C*-Q* two parameter approaches for predicting creep crack initiation   times

Wu Dongquan, Jing Hongyang, Xu   Lianyong

European journal of   mechanics a-solids

2020,82:104013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74

A unified creep interaction   factor to characterize multiple cracks interaction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Xu Lianyong, Zhao Lei, Gao   Zhifang, Han Yongdian, Jing Hongyang

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

2020,223:106786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75

Thermo-mechanical-metallurgical   modeling and validation for ferritic steel weldments

Chen Wei, Xu Lianyong, Zhao Lei,   Han Yongdian, Jing Hongyang, Zhang Yang, Li Yuan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020,166:105948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76

Carbide effects on tensile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001] symmetric tilt grain boundaries in bcc Fe

Wang Kaimeng, Jing Hongyang, Xu   Lianyong, Han Yongdian, Zhao Lei, Hu Wangyu, Deng Huiqiu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0,28(3):035006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77

Early corrosion stage of welded   carbon steel joints in CO2-saturated oilfield water

Lu Yongxin, Xu Lianyong

Materials testing

2020,62(2):129-137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78

Effects of annealing on the   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FeCoCrNi high-entropy alloy fabricated   via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Lin Danyang, Xu Lianyong, Jing   Hongyang, Han Yongdian, Zhao Lei, Minami Fumiyoshi

Additive manufacturing

2020,32:101058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79

Effect of strain rate induced   M23C6 distribution on cyclic deformation behavior: Cyclic hardening model

Li Haizhou, Jing Hongyang, Xu   Lianyong, Han Yongdian, Zhao Lei, Yang Shangqing, Tang Zhengx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

2020,127:102634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80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oxidation behaviour of CF8A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during corrosion   fatigue in a simulated pressurised water reactor environment

Xu Youwei, Jing Hongyang, Xu   Lianyong, Han Yongdian, Zhao Lei

Corrosion science

2020,163:108286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81

Effect of overload on the   oxidation behavior of CF8A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in a high-temperature   water environment

Xu Youwei, Jing Hongyang, Xu   Lianyong, Han Yongdian, Zhao Lei

Corrosion science

2020,162:108219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82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grain   boundary misorientation angle dependent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of   polycrystalline nickel-based 625 alloy

Zhang Jianyang, Xu Lianyong, Han   Yongdian, Zhao Lei, Xiao Bo

Corrosion science

2020,172:108718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83

Test factors affecting the   performance of zinc-air battery

Jiao Dian, Ma Ziang, Li Jisi, Han   Yajing, Mao Jing, Ling Tao, Qiao Shizha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2020,44:1-7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84

Rational Design of Spinel Cobalt   Vanadate Oxide Co2VO4 for Superior Electrocatalysis

Mu Chuan, Mao Jing, Guo Jiaxin,   Guo Qianjin, Li Zhiqing, Qin Wenjing, Hu Zhenpeng, Davey Kenneth, Ling Tao,   Qiao Shizhang

Advanced materials

2020,32(10):1907168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85

The Crucial Role of Charge   Accumulation and Spin Polarization in Activating Carbon-Based Catalysts for Electrocatalytic   Nitrogen Reduction

Yang Yuanyuan, Zhang Lifu, Hu   Zhenpeng, Zheng Yao, Tang Cheng, Chen Ping, Wang Ruguang, Qiu Kangwen, Mao   Jing, Ling Tao, Qiao Shizhang

Angewandtechemie-internationaledition

2020,59(11):4525-4531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86

Identifying Dense   NiSe2/CoSe2 Heterointerfaces Coupled with Surface High-Valence Bimetallic   Sites for Synergistically Enhanced Oxygen Electrocatalysis

Zheng Xuerong, Han   Xiaopeng, Cao Yanhui, Zhang Yan, Nordlund Dennis, Wang Jihui, Chou Shulei,   Liu Hui, Li Lanlan, Zhong Cheng, Deng Yida, Hu Wenbin

Advanced materials

2020,32(26):2000607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87

Developing   Indium-based Ternary Spinel Selenides for Efficient Solid Flexible Zn-Air   Batteries and Water Splitting

Wang Jiajun, Zheng   Xuerong, Cao Yanhui, Li Lanlan, Zhong ChengDeng Yida, Han Xiaopeng, Hu Wenbin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20,12:8115-8123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88

Metal pitting   corrosion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acoustic microscopy and binary image   processing

Zhu Yu, Wang Lixiang,   Behnamian Yashar, Song Shizhe, Wang Ruiqi, Gao Zhiming, Hu Wenbin, Xia DaHai

Corrosion science

2020,170:108685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89

Wear resistance of   FeCoCrNiMnAlx high-entropy alloy coatings at high temperature

Cui Yan, Shen Junqi,   Manladan Sunusi Marwana, Geng Keping, Hu Shengsun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20,512:145736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90

High-strength thermal   insulating mullite nanofibrous porous ceramics

Zhang Ying, Wu   Yongjun, Yang Xukun, Li Dinghe, Zhang Xueying, Dong Xue, Yao Xinghe, Liu Jiachen,   Guo Anran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

2020,40(5):2090-2096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91

Effects of trace Nb   addition on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i-6Al-4V thin-wall structure   prepared via cold metal transfe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Gou Jian, Wang   Zhijiang, Hu Shengsun, Shen Junqi, Tian Yinbao, Zhao Guancheng, Chen Youquan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20,829:154481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92

Review-Electrochemical   Noise Applied in Corrosion Science: Theoretical and Mathematical Models   towards Quantitative Analysis

Xia DaHai, Song   Shizhe, Behnamian Yashar, Hu Wenbin, ChengY. Frank, Luo JingLi, Huet Francois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2020,167:081507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93

Identifying defect   size in organic coatings by electrochemical noise, galvanostatic step and   potentiostatic step techniques

Zheng Hao, Liang   Jingzhe, Qin Zhenbo, Song Shizhe, Xu Likun, Gao Zhiming, Hu Wenbin, Xia DaHai

Journal of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

2020,856:113596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94

C/C composite surface   modified by electrophoretic depositing SiC nanowires and its brazing to Nb

Jin Chenkai, Wang   Ying, Yang Zhenwen, Wang Dongpo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20,46(1):204-211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95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of mullite nanofibrous aerogels with different ice crystal growth   inhibitors

Xian Liang, Zhang   Ying, Wu Yongjun, Zhang Xueying, Dong Xue, Liu Jiachen, Guo Anran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20,46(2):1869-1875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96

Covalent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LY12 aluminum alloy surface by self-assembly dodecyl phosphate film   towards corrosion protection

Xia DaHai, Pan   Chengcheng, Qin Zhenbo, Fan Baomin, Song Shizhe, Jin Weixian, Hu Wenbin

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

2020,143:105638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97

Influence of cusp   magnetic field configuration on K-TIG welding arc penetration behavior

Liu Shang, Liu Zu   Ming, Zhao Xing Chuan, Fan Xiao Guang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2020,53:229-237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98

Effects of ultrasonic   peening treatment in three directions on grain refinement and anisotropy of   cold metal transfer additive manufactured Ti-6Al-4V thin wall structure

Gou Jian, Wang   Zhijiang, Hu Shengsun, Shen Junqi, Tian Yinbao, Zhao Guancheng, Chen Youquan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2020,54:148-157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99

Improving the Bonding   Strength of Nb-C/C Composite Brazed Structures by Preoxidation

Niu Shiyu, Yang,   Zhenwen, Wang Chunlei, Han Ying, Wang Ying, Wang Dongpo

Advanced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20,22,2000065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100

Effect of zeta   potential on coating morphology of SiO2-coated copper powder and conductivity   of copper film

Zhai Xueying, Guo   Jingdong, Zhang Wenshu, Yang De'an

Chemical papers

2020,74:2123-2131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101

Effect of process   parameters on the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laser surface quenched Ni-Al   bronze

Qin Zhenbo, Xia   DaHai, Deng Yida, Hu Wenbin, Wu Zho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b

2020,34:2123-2131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102

Facile synthesis of   nickel cobalt selenide hollow nanospheres as efficient bifunctional   electrocatalyst for rechargeable Zn-air battery

Zheng Xuerong, Zhang   Jinfeng, Wang Jihui, Zhang Zhijia, Hu Wenbin, Han Yajing

Science   china-materials

2020,63(3):347-355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注:(1)论文、专著均限于教学研究、学术论文或专著,一般文献综述及一般教材不填报。请将有示范中心成员署名的论文、专著依次以国外刊物、国内重要刊物,外文专著、中文专著为序分别填报。(2)类型:SCIE)收录论文、SSCI收录论文、A&HCL收录论文、EI Compendex收录论文、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收录论文、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收录论文(CSSCI)、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期刊收录论文(CSCD)、外文专著、中文专著;国际会议论文集论文不予统计,可对国内发行的英文版学术期刊论文进行填报,但不得与中文版期刊同内容的论文重复。(3)外文专著: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4)中文专著: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不包括译著、实验室年报、论文集等。(5)作者:所有作者,以出版物排序为准。

3.仪器设备的研制和改装情况

序号

仪器设

备名称

自制或

改装

开发的功能和用途

(限100字以内)

研究成果

(100字以内)

推广和应用的高校

1

D8 X射线衍射仪

自制石英材质高温原位衍射测试可调节高度样品支架,避免测试谱峰受到原配坩埚支架的干扰。可适用于高度不一的样品进行高温衍射测试。

自制高度可调节且无背底的高温原位衍射测试样品支架。适用性广,使用方便。

注:(1)自制:实验室自行研制的仪器设备。(2)改装:对购置的仪器设备进行改装,赋予其新的功能和用途。(3)研究成果:用新研制或改装的仪器设备进行研究的创新性成果,列举12项。

4.其它成果情况

名称

数量

国内会议论文数

0

国际会议论文数

0

国内一般刊物发表论文数

0

省部委奖数

2

其它奖数

0

注:国内一般刊物:除“(三)2”以外的其他国内刊物,只填汇总数量。

五、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情况

(一)信息化建设情况

中心网址

http://shiyan.tju.edu.cn

中心网址年度访问总量

30909人次

信息化资源总量

24500Mb

信息化资源年度更新量

4500Mb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1

中心信息化工作联系人

姓名

李晓晖

移动电话

13678808332

电子邮箱

lixiaohui@tju.edu.cn

(二)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情况

1.参加示范中心联席会活动情况

所在示范中心联席会学科组名称

材料学

参加活动的人次数

0人次

2.承办大型会议情况

序号

会议名称

主办单位名称

会议主席

参加人数

时间

类型

 

 

 

 

 

 

 

:主办或协办由主管部门、一级学会或示范中心联席会批准的会议。请按全球性、区域性、双边性、全国性等排序,并在类型栏中标明。

3.参加大型会议情况

序号

大会报告名称

报告人

会议名称

时间

地点

1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构型设计与原位合成

赵乃勤

东南大学材料学院至善材料讲堂系列报告会

2020923

南京

2

碳纳米相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赵乃勤

海南大学材料学院理科实验班学生冬季小学期授课

2020113-2020118

海口

3

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

何芳

新时代研究生培养质量与科研诚信建设研讨会

2020916-2020920

昆明

4

透射电子显微学在能源材料中的应用

凌涛

第六届电子显微学网络会议(iCEM   2020)

2020616-20200619

线上

5

氧化物电催化剂表面原子/电子结构调控

凌涛

2020 第三届能源与环境催化会议

20201112-20201115

福州

6

Life Prediction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Pipes with Defects

徐连勇

第一届先进焊接与连接技术中英学者论坛

20200929

线上

7

Reel-lay深海焊接管道的结构完整性

徐连勇

2020年第二十四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

20201031

线上

8

含缺陷高温部件寿命精准预测的关键问题

徐连勇

异质材料焊接与连接先进技术研究应用发展论坛

20200925

兰州

9

含缺陷高温高压管道寿命的精准预测

徐连勇

中国工程院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

20201023

绵阳

10

EnhancedC*-Q*   Two-parameter Approaches  for Predicting Creep Crack Initiation Times           

徐连勇

国际焊接学会年会IIW2020

20200721

线上

注:大会报告:指特邀报告。

4.承办竞赛情况

序号

竞赛名称

竞赛级别

参赛人数

负责人

职称

起止时间

总经费(万元)

1

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预选赛

校级

125

韩雅静

正高级

20200901-20200903

1.0

2

天津市第九届大学生“高分子化学及物理”知识竞赛预选赛

校级

20

郑俊萍

正高级

20201115-20201117

0.5

注:学科竞赛:按国家级、省级、校级设立排序。

 

 

5.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序号

活动开展时间

参加人数

活动报道网址

1

水晶滴胶创意工坊

2020.11.01

30

https://mp.weixin.qq.com/s/6So8a7bF78Rvv8ZiSnif6A

2

第四届“未来三十年”颠覆性创新创想大赛材料学院院级赛决赛  2020.05.29

80

https://mp.weixin.qq.com/s/fWr4BzMXtCX3ahCjjwWtzg

3

2020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终期审查会   2020.05.29

150

https://mp.weixin.qq.com/s/WizLSaEvJSlHSOkWQS_X5Q

4

“宕寻津喜”云课堂第六讲——学习工匠精神,感悟材料之美

100

https://mp.weixin.qq.com/s/IfdQJqw9_rdlfgna7MdE4w

6.承办培训情况

序号

培训项目名称

培训人数

负责人

职称

起止时间

总经费(万元)

1

扫描电镜理论及样品制备讲座

150

韩雅静

副高级

202009-202009

0

2

透射电镜理论及样品制备讲座

150

毛晶

副高级

202009-202009

0

3

X射线光电子谱仪

150

马利利

中级

202009-202009

0

4

X射线衍射仪上机培训

74

马晓晖

中级

202009-202009

0

5

透射电镜上机培训

16

   

副高级

202010-202010

0

6

热场扫描电镜培训

17

张金凤

中级

202009-202010

0

7

冷场扫描电镜培训

20

韩雅静

副高级

202009-202010

0

8

钨灯丝扫描电子显微镜培训

81

韩雅静

副高级

202010-202010

0

9

400MHz核磁培训

33

龙丽霞

中级

202007-202007

0

注:培训项目以正式文件为准,培训人数以签到表为准。

 

(三)安全工作情况

安全教育培训情况

271人次

是否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伤亡人数(人)

未发生

0

0

注:安全责任事故以所在高校发布的安全责任事故通报文件为准。如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请在其下方表格打钩。如发生安全责任事故,请说明伤亡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