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知通告 >> 正文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报告(2022年)

材料盖章页_页面_1

 

 


 

目录

第一部分  年度报告.......................................................................... 1

一、人才培养工作成效............................................................... 1

(一)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1

(二)人才培养成效评价............................................................. 7

二、人才队伍建设........................................................................... 8

(一)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8

(二)队伍建设的举措与取得的成绩.......................................... 9

三、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 10

(一)教学改革立项、进展、完成情况..................................... 10

(二)科学研究情况................................................................... 11

四、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 12

(一)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人员信息化能力提升等情况... 12

(二)开放运行、安全运行等情况............................................ 13

(三)对外交流合作、发挥示范引领、支持中西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等情况     14

五、示范中心大事记..................................................................... 14

六、示范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七、所在学校与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15

 

第二部分 示范中心数据.................................................................. 17

一、示范中心基本情况.................................................................... 17

二、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17

(一)本年度固定人员情况....................................................... 17

)本年度流动人员情况....................................................... 20

)本年度教学指导委员会人员情况..................................... 20

三、人才培养情况............................................................................ 21

(一)示范中心实验教学面向所在学校专业及学生情况........... 21

(二)实验教学资源情况........................................................... 22

(三)学生获奖情况................................................................... 22

四、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情况......................................................... 22

(一)承担教学改革任务及经费................................................ 22

)研究成果.......................................................................... 24

五、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情况................................... 44

(一)信息化建设情况............................................................... 44

(二)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情况................................................ 44

(三)安全工作情况................................................................... 47

 


第一部分  年度报告

一、人才培养工作和成效

(一)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中心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双一流”学科建设,突出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面向国家材料及其相关领域经济建设需求,发挥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材料成型加工多学科齐全的优势,深化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加强内部优质资源整合,强化教学科研协同,促进校企联合和国际化工程教育合作,培养具备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工程技术以及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能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材料、冶金、能源、环境等领域从事材料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及质量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2022年,中心面向材料学院3个专业的900余名本科生开放,开设实验课程45门,其中独立实验课程24门,实验项目189项,人时数达到128616。围绕实验实践教学改革,重点开展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特色工作:

1. 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中心紧紧围绕人才培养中心任务,秉持“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积极搭建实践创新平台,努力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以学科竞赛为抓手,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将学科竞赛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团队合作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打造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1 第二届天津市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部分比赛现场及合影

 

94日,中心承办第二届天津市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天津市8所高校共计364名选手参赛。1119日,中心承办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决赛(天津赛区)。大赛首次创新的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形式。为了保障大赛能够安全有序进行,中心从邮寄比赛试样与耗材、考察各高校标准化赛场准备情况、比赛现场的网络直播监控督查、赛后收样与保密处理、网上评分与统计等各方面精心准备,努力为参赛选手创造公平公正的比赛环境。

大赛不仅为学生搭建了展现专业技能、同台竞技的平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而且加强了天津市各高校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促使各院校将大赛的竞赛机制融入实验教学之中,促进了各院校金相显微实验室的建设,真正体现出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

2. 举办特色科学实践活动,提升学生专业学习兴趣

为了鼓励同学们利用显微技术发现材料微观世界之美,激发学生们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意识,进一步提升实验技能水平,中心于5月初启动了天津大学首届走近材料微观世界”—微观摄影大赛,期间中心大型仪器实验室和教学实验室面向参赛学生免费开放。大赛共收到来自材料学院、化工学院、理学院、建工学院等全校118名学生的161幅作品。

学生通过材料制备、加工处理,利用电子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金相显微镜等材料表征设备,拍摄出倍数放大的原始微观图片,在保持原图样貌的基础上,运用图片处理的相关技术增加作品艺术性,使其更具美感和视觉张力。在美轮美奂的作品背后,是学生对制样、加工、表征技术的不断优化与升级,是学生们科学素养、美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体现。

大赛不仅使学生深刻领悟到材料科学与微观世界的魅力,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知识深入探索和研究的兴趣,而且顺应了国家加强高等学校实践教学、实践育人的要求,加强了不同专业、不同领域学科的技术交流和进步,提高了实践育人效果。

 

2 微观摄影大赛合影及部分获奖作品

 

3. 依托大型仪器测试平台,加强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

新时代背景下,各种先进表征手段在材料研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切实加强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中心充分发挥大型仪器测试平台的优势,开发基于大型仪器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促进本科生实验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切实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项目一、透射电镜下功能纳米材料结构可视化及分析。项目以虚拟场景模拟典型金属块状材料以及典型新能源功能材料透射电镜试样的制备、通过材料在透射电镜下沿不同晶带轴下材的高分辨图像以及电子衍射花样分析结合透射电镜下的材料的三维重构虚拟仿真,使学生能够掌握透射电镜样品的制备、透射电子显微镜及三维重构技术的关键操作技能,直观认识掌握材料晶体结构知识点以及透射电镜表征特点,并对材料结构与材料性能的关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项目解决实验课程中学生只能观摩不能实际操作的局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有利于学生利用前沿的材料表征分析手段,实现对难懂知识点的理解认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果。

项目二、基于扫描电镜的金属材料原位拉伸测试分析。传统的实践教学只能通过拉伸实验过程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不能进行断裂机理的分析。而基于扫描电镜的原位拉伸实体实验,存在实验操作复杂、实验周期长、成本高等各种问题,难以面向本科生开放。基于此,中心设计开发了“基于扫描电镜的金属材料原位拉伸测试分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项目利用虚拟场景,模拟扫描电镜下金属材料原位拉伸SEMEBSD测试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验过程了解SEMEBSD样品的制备方法、扫描电镜的测试分析原理等,并深入理解和掌握拉伸变形过程中局部应变分布演化与形貌、晶粒取向、晶界演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 加强教材建设,助力人才培养

由于材料科学研究中要使用到大量的分析方法,“材料分析方法”现已成为材料学、材料加工、功能材料等专业方向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目前该课程在材料相关专业本科阶段有不同程度的讲授,然而针对研究生教学,在材料显微结构表征方面仍需进一步深入。基于此,中心教师在《材料分析方法》研究生教材中,根据研究生科研常用、理论较深的测试技术以及发展前沿,将内容聚焦在 X 射线衍射(XRD)未知晶体结构的分析及构建、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电子衍射和衍衬分析、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HRTEM)分析、原位透射电镜(In-situ-TEM)分析等有限的几个测试方法,结合材料尤其是结构材料的实际科研,从理论和方法上进行更深入的介绍,力图使研究生具备对实际科研中碰到的复杂测试结果和数据进行高水准分析的能力。

 

202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示范中心年度报告_14

3 教材中教学案例。高熵氢氧化物原位变温XRD测试分析(左)和拉拔处理的奥氏体钢EBSD分析(右)

 

在《合金固态相变》本科生生教材中本着“力求创新性、科学性、实验性,在突出教材特色的同时兼顾适用性”的原则,在保持基础性、系统性的前提下,将最新的研究成果以简单、明了、适合于本科生特点的方式编写入教材中。教材注重基础理论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增加了固态相变原理的热处理案例章节,引入磁场和应力场作用下的相变规律章节,并且在教材中加入固态相变研究新方法章节,运用新的研究手段展示新的研究成果。此外,教材充分利用数字资源和网络平台,通过扫码链接提供网络学习库资源,丰富了授课和学习形式。

(二)人才培养成效评价

中心以“双一流”建设和“新工科”建设为契机,不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明显效果。

2022年度,中心教师负责和参与的项目获批天津市教学成果奖5项,具体情况如下:天津市教学成果特等奖“科工融合,交叉赋能一-材料类人才的工程能力培养高阶性目标探索与实践”(胡文彬负责);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面向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数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原续波负责);天津市教学成果二等奖“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国功能材料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杜希文负责);天津市教学成果特等奖“新工科教育”(原续波参加);天津市教学成果特等奖“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原续波参加)。

本年度,中心所在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获批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功能材料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截至目前中心依托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功能材料3个专业实现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全覆盖,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全覆盖。中心作为各专业开展实验实践教学项目的主要基地,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心将不断深入推进“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的工程教育改革,完善产出评价机制,积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持续改进和深化推进“新工科”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中心多层次的实验实践训练,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显著增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22 年中心教师指导本科生参加创新训练项目17项。指导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焊接创新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省部级及以上比赛中获奖合计10人次。其中,学生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中,分别获得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该项赛事自2019年已连续三年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在全国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二、人才队伍建设

(一)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中心现有责任教师和专职实验技术人员45人,其中责任教师35人,责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比例达到60%以上。中心队伍中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四青人才称号获得者9人,建立了一支由国家级教学名师领衔、由优秀导师团队为学术带头人、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适应“新工科”大学教学需要的实验教学团队。

中心围绕人才培养中心工作,进一步加强实验队伍建设。“新工科”建设对高校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迫切需求兼具创新性、技术型、实践型的人才,中心针对创新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实验技能、精密仪器测试分析、工程实践项目和科技创新项目四个不同层次,设置了以教学院长和教学主任为引领,责任教师为指导,实验教师为具体实施的“四横三纵”的队伍建设模式。由教学院长和教学主任进行顶层设计,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以及需求,改革优化实验教学体系;责任教师针对具体课程提出工程项目或科技创新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和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模式;实验教师配合责任教师达成课程目标,最终实现对学生创新型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心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在实践教学方面不断创新和升级,改革人员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育模式,培养具有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二)队伍建设的举措与取得的成绩

学院和中心重视教授及高层次人才为本科生开设实验课程或指导创新创业项目,并在绩效中增大对教学工作的支持和倾斜。中心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进修和申报各级各类改革项目。

本年度,杨振文、王彬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资助。胡文彬教授主持的项目“科工融合,交叉赋能——材料类人才的工程能力培养高阶性目标探索与实践”天津市教学成果特等奖。杜希文教授主持的项目“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国功能材料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获天津市教学成果二等奖。胡文彬教授主持的项目“承北洋“师”魂 育可造之“才”——“师昌绪荣誉学位”计划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获批天津大学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杨立军教授负责的项目“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本科生实践教学平台构建”获天津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中心教师徐连勇教授参与的项目“复杂工况下移动焊接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是实验室队伍建设的关键,中心高度重视专职实验人员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的提升。中心实验队伍组成的支部为进一步落实“我为师生办实事”责任要求,切实提升中心党员理论指导实践、理论转化实践能力,在前期坚持问需学科、深入学科调研沟通的基础上,与分析中心党支部与联合开展了“凝聚同心合力,共助学科发展”主题党日活动,交流活动有利于推进中心与学校兄弟单位之间交流学习,助力学科发展建设向更高层次迈进。2022年,中心实验队伍荣获“天津大学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三、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

(一)教学改革立项、进展、完成情况

2022 年,中心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改革,新增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项目1项,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类专业教指委规划教材建设项目4项,校级教改项目5项;在研国家级项目1项、天津市教改项目3项、教指委规划教材项目1项,校级项目8项;结题天津市教改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10项,发表教改文章5篇。新增教改项目具体内容如下:

 

1. 开展虚拟教研室建设

中心赵乃勤教授负责的“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获批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教研室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在数据驱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以及新工科建设的大背景下,探索大材料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涵盖且不限于新型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标准、建设路径、运行模式等,建强基层教学组织,引导教师热爱教学、研究教学,致力于为材料类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 强化教材建设,深化教学改革

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是中心重要工作。本年度,《合金固态相变》(赵乃勤)、《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何芳)、《高分子化学》(李悦生)《材料分析方法》(黄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建设项目。“基于“师昌绪荣誉学位”计划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新工科本研贯通培养模式研究”(何春年)、“《弧焊电源及控制》课程项目式教学建设”(杨立军)获天津大学2022年本科教育教学重点建设项目立项。

3.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中心教师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年度,《功能材料合成与制备》(李方)、《无机材料高温动力学》(郭安然)、《弧焊电源及控制》(杨立军)获批天津大学第四批课程思政教改项目。

(二)科学研究情况

中心坚持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以国际学科发展前沿为导向,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以教学推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2022年,中心教师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杰出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项目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56项,经费8757万元。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Electrochemical Energy ReviewsAdvanced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85篇,授权专利34项。

中心以服务学校教学科研为己任,通过大型仪器测试服务工作和实验教学工作发挥对学校科研与教学的重要辅助作用,为院内外师生提供更高质量数据测试和分析,本年度支撑发表SCI文章492篇,授权专利169项。

四、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

(一)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人员信息化能力提升等情况

为适应现代高校实验室建设发展,构建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推进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规范化,中心运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手段,将实验教学、仪器管理、多媒体发布等各类信息进行了全方面整合建成实验教学中心网站(http://shiyan.tju.edu.cn/)并开放使用。网站实行模块化建设,包括实验教学通知、实验预习资料下载、实验设备介绍等功能模块。为了方便同学们预约使用仪器,陆续又新增了设备预约、缴费方法、设备培训及常用表格下载等方面的内容。本年度中心网站访问次数达85299次,网站访问栏目排名前三的为实验教学/实验视频板块、大型仪器板块和新闻公告板块。

中心于2019年启用实验教学预约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将实验室的信息在网络上直接呈现给学生,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根据自己的需要预约实验。此外,该系统的使用可以更好的利用教学资源,使实验室的管理更加合理化、规范化。目前实验教学预约系统已实现实验中心开设的全部课程的网上预约登记,以及面向金相技能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创新项目的开放预约。中心网站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实验老师们的管理效率,还可以方便学生更好、更快的了解实验教学内容,并且能够更好的展示我们的实验教学成果。

(二)开放运行、安全运行等情况

中心严格按照学校要求,定期对26间实验室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杀及安全隐患排查。在日常实验室开放中,中心指派专人负责,每天按时做好实验室的通风换气,保持实验室的清洁和消毒,配备免洗消毒用品,加强疫情防控的安全宣传教育和实验室安全巡查,并做好实验室通风、消杀、进出实验室人员的登记备案,保障教学和测试工作的有序开展。

中心严格执行《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放管理办法》,规范了实验室开放的条件及形式、实验教师的职责及对学生的实验要求。针对教学实验室和大型仪器的管理模式不同,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和事故处理应急预案;大型仪器实验室制定了详细的夜间开放安全应急预案以保证夜间测试人员的安全。中心落实安全制度上墙,并将责任落实到人,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运行。

(三)对外交流合作、发挥示范引领、支持中西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等情况

中心鼓励教师与各高校教师深入交流,发挥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2022年中心何春年教授受邀在“金属基复合材料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做主题为“三维石墨烯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专题报告。中心实验教师参加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暨改革创新研讨会等实验教学研讨会及实验技能高级培训,不断提升专职实验技术人员的实验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

中心积极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的政策,承担了多项社会服务工作。目前已承接南开大学、福州物构所、天津理工大学、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十余家单位的测试服务工作。

五、示范中心大事记

1.20226月,中心举办天津大学首届“走进材料微观世界”微观摄影大赛。

2.20229月,中心完成了3D打印材料制备室的建设,弥补了中心大型仪器平台在材料制备上的空缺。

3.202294日,中心承办第二届天津市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天津市8所高校共计364名选手参赛。并于1119日承办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决赛(天津赛区)。

4.202212月,中心获得教育专项贷款项目资助大型仪器平台建设和“新工科特色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合计7514.5万元,顺利完成了球差校正透射电镜等4台大型仪器招标论证工作。

5.2023115日,中心召开2022年度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审议本年度工作报告和下一步工作思路,商议教学指导委员会换届工作。

六、示范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需继续加强,尤其是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大型仪器虚拟仿真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下一年度将加强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的融合,深入推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特别是针对大型仪器表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2. 要充分发挥“新工科特色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平台”的作用,为本科生开展多种特色创新实践活动。

3. 中心在实践活动中初步尝试了在实践活动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如何在材料类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落实“立德树人”基本任务,仍需进一步深入挖掘和改革。下一年度将继续选取1-2门专业实验课程,结合材料学专业特色,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实验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更好地发挥实践育人作用。

七、所在学校与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学校一贯重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每年都以示范中心专项建设经费等多种方式给予中心经费支持。2022年学校和学院投入经费支持7560.1万元,用于中心教学改革项目的开展、实验设备的采购、信息化建设等。

1. 学校拨款及学院配套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基金经费合计34.7万元

2. 学校提供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运行经费5.0万元,教学改革项目经费2.9万元,学科竞赛经费3.0万元。

3. 专项贷款项目支持“新工科特色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经费314.5 ,支持大型仪器平台建设7200万。


 

第二部分 示范中心数据

(数据采集时间为202211日至1231日)

一、示范中心基本情况

示范中心名称

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天津大学)

所在学校名称

天津大学

主管部门名称

教育部

示范中心门户网址

http://shiyan.tju.edu.cn

示范中心详细地址

天津市津南区海河教育园雅观路135号天津大学31号楼

邮政编码

300354

固定资产情况

 

建筑面积

3000

设备总值

6713.1万元

设备台数

866

经费投入情况

 

主管部门年度经费投入

(直属高校不填)

万元

所在学校年度经费投入

7560.1万元










注:(1)表中所有名称都必须填写全称。(2)主管部门:所在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可查询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全国高等学校名单。

二、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一)本年度固定人员情况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份

职称

职务

工作性质

学位

备注

1

何春年

1980

正高级

主任

管理

博士

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博士生导师

2

赵乃勤

1961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国家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

3

王颖

1981

正高级

 

管理

博士

博士生导师

4

韩雅静

1963

正高级

 

管理

 

 

5

王吉会

1966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士生导师

6

郑俊萍

1965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士生导师

7

原续波

1967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士生导师

8

侯峰

1972

副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士生导师

9

何芳

1978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士生导师

10

杜希文

1970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士生导师

11

杨立军

1966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士生导师

12

徐连勇

1975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博士生导师

13

刘文广

1968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博士生导师

14

钟澄

1981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博士生导师

15

马宗青

1983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博士生导师

16

许运华

1977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博士生导师

17

叶龙

1988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博士生导师

18

马哲

1983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博士生导师

19

凌涛

1981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博士生导师

20

杨静

1980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博士生导师

21

梁骥

1985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博士生导师

22

杨振文

1985

副高级

 

教学

博士

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博士生导师

23

王彬

1985

副高级

 

教学

博士

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博士生导师

24

杨新岐

1962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士生导师

25

师春生

1970

正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士生导师

26

沙军威

1988

副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士生导师

27

郭安然

1987

副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士生导师

28

申俊琦

1986

副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士生导师

29

韩洋

1980

副高级

 

教学

博士

博士生导师

30

刘祖明

1984

副高级

 

教学

博士

 

31

夏大海

1984

副高级

 

教学

博士

 

32

苏冬

1981

副高级

 

教学

博士

 

33

李方

1972

副高级

 

教学

博士

 

34

郭磊

1986

副高级

 

教学

博士

 

35

李景庆

1975

副高级

 

教学

博士

 

36

杨继兴

1988

副高级

 

教学

博士

 

37

张爽男

1965

副高级

 

技术

学士

 

38

冯灵芝

1968

副高级

 

技术

硕士

 

39

毛晶

1983

副高级

 

技术

博士

 

40

龙丽霞

1986

中级

 

技术

博士

 

41

张金凤

1984

中级

 

技术

博士

 

42

郭倩颖

1987

中级

 

技术

博士

 

43

马晓晖

1989

中级

 

技术

硕士

 

44

马利利

1985

中级

 

技术

硕士

 

45

胡慧林

1988

中级

 

技术

硕士

 

注:(1)固定人员:指经过核定的属于示范中心编制的人员。(2示范中心职务:示范中心主任、副主任。(3工作性质:教学、技术、管理、其他。具有多种性质的,选填其中主要工作性质即可。(4学位:博士、硕士、学士、其他,一般以学位证书为准。(5)备注:是否院士、博士生导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等,获得时间。

(二)本年度流动人员情况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份

职称

国别

工作单位

类型

工作期限

1

胡文彬

1966

正高级

中国

天津大学

校内兼职人员

2021-01-01   2022-12-31

2

耿延候

1968

正高级

中国

天津大学

校内兼职人员

2021-01-01   2022-12-31

3

李悦生

1959

正高级

中国

天津大学

校内兼职人员

2021-01-01   2022-12-31

4

刘永长

1971

正高级

中国

天津大学

校内兼职人员

2021-01-01   2022-12-31

5

胡绳荪

1956

正高级

中国

天津大学

校内兼职人员

2021-01-01   2022-12-31

6

郑学荣

1986

正高级

中国

海南大学

海内外合作教学人员

2021-01-01   2022-12-31

7

李晓晖

1985

副高级

中国

天津工业大学

海内外合作教学人员

2021-01-01   2022-12-31

注:(1)流动人员包括校内兼职人员、行业企业人员、海内外合作教学人员等。(2)工作期限:在示范中心工作的协议起止时间。

(三)本年度教学指导委员会人员情况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职务

国别

工作单位

类型

参会次数

1

沈峰满

1958

正高级

主任委员

中国

东北大学

外校专家

1

2

朱知寿

1966

正高级

委员

中国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企业专家

1

3

李金来

1962

正高级

委员

中国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企业专家

1

4

陈宏愿

1970

副高级

委员

中国

北京华塑晨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专家

1

5

赵乃勤

1961

正高级

委员

中国

天津大学

校内专家

1

6

杜希文

1970

正高级

委员

中国

天津大学

校内专家

1

注:(1)教学指导委员会类型包括校内专家、外校专家、企业专家和外籍专家。(2)职务:包括主任委员和委员两类。(3)参会次数:年度内参加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的次数。

三、人才培养情况

(一)示范中心实验教学面向所在学校专业及学生情况

序号

面向的专业

学生人数

人时数

专业名称

年级

1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2018

55

3520

2

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方向)

2019

56

23296

3

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方向)

2019

58

26134

4

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方向)

2019

52

23296

5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2019

51

19533

6

功能材料

2019

29

10904

7

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方向)

2020

54

7992

8

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方向)

2020

56

3808

9

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方向)

2020

45

3420

10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2020

43

3053

11

功能材料

2020

31

2604

12

功能材料

2021

22

1056

 

 

合计

552

128616

 

注:面向的本校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列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

(二)实验教学资源情况

实验项目资源总数

189

年度开设实验项目数

189

年度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

24

实验教材总数

1

年度新增实验教材

0

 

注:(1)实验项目:有实验讲义和既往学生实验报告的实验项目。(2)实验教材:由中心固定人员担任主编、正式出版的实验教材。(3)实验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独立设置学分的实验课程。

(三)学生获奖情况

学生获奖人数

10

学生发表论文数

4

学生获得专利数

0

注:(1)学生获奖:指导教师必须是中心固定人员,获奖项目必须是相关项目的全国总决赛以上项目。(2)学生发表论文:必须是在正规出版物上发表,其他或指导老师为中心固定人员。(3)学生获得专利:为已批准专利,中心固定人员为专利共同持有人。

四、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情况

(一)承担教学改革任务及经费

序号

项目/

课题名称

文号

负责人

参加人员

起止时间

经费

万元

类别

1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下课程/材料分析方法

教高函〔20208

侯峰

原续波、龚彩荣#、赵瑾#、马丽颖#

202001-202212

2

a

2

国家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

教高厅函〔20222

赵乃勤

胡文彬、何春年、申俊琦、马丽颖#、杜希文

202201-202212

0

a

3

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智能发展的材料类专业培养体系综合改革与实践

高教厅函[2020]30

赵乃勤

马丽颖#、申俊琦、周雅琳#

202010-202210

0

a

4

教育部新兴领域教材研究与实践项目/材料类专业基础课程群新形态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

E-CL20201909

赵乃勤

马丽颖#、申俊琦、周雅琳#

202010-202207

0

a

5

天津市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弧焊电源及控制

津教高函[2020]1

杨立军

黄一鸣

202001-202212

0.5

a

6

天津市线下一流本科课程/材料分析方法

津教高函[2020]1

侯峰

原续波、龚彩荣#、赵瑾#、马丽颖#

202001-202212

0.5

a

7

天津市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固态相变

津教高函[2021]25

何芳

赵乃勤、何春年、赵冬冬#、沙军威

202107-202312

1

a

8

教指委规划教材/《材料分析方法》

 

黄远

郭乾应#、张金凤

202209-202312

0

b

9

教指委规划教材/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何芳

沙军威、师春生、赵瑾#、苏冬、赵冬冬#、马丽颖#

202209-202312

0

a

10

教指委规划教材/《高分子化学》

 

李悦生

李悦生、潘莉#、任丽霞#

202209-202312

0

a

11

教指委规划教材/《合金固态相变》

 

赵乃勤

何芳、师春生、何春年、张翔#、赵冬冬#、沙军威、董治中#、杜希文、韩雅静、郭倩颖、毛晶

202201-202212

0

a

12

教指委规划教材/《先进金属结构材料》

 

余黎明

余黎明#、王吉会、丁然#

202209-202312

0

b

注:此表填写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课题。1)项目/课题名称:项目管理部门下达的有正式文号的最小一级子课题名称。(2)文号:项目管理部门下达文件的文号。(3)负责人:必须是示范中心人员(含固定人员、兼职人员和流动人员)。(4参加人员:所有参加人员,其中研究生、博士后名字后标注*,非本中心人员名字后标注#。(5)经费:指示范中心本年度实际到账的研究经费。(6类别:分为ab两类,a类课题指以示范中心人员为第一负责人的课题;b类课题指本示范中心协同其他单位研究的课题

(二)研究成果

1.专利情况

序号

专利名称

专利授权号

获准国别

完成人

类型

类别

1

制备内嵌金属/碳蛋黄壳结构的氮/硫共掺杂碳纳米片围成的三维多孔微球的方法

CN110247030B

中国

何春年、陈伯超 、赵乃勤、师春生、刘恩佐、马丽颖、何芳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2

制备内嵌Sb@Sb2O3核壳结构纳米颗粒的氮掺杂碳纳米片围成的三维微球方法

CN110767885B

中国

何春年、陈伯超 、师春生、赵乃勤、何芳、马丽颖、刘恩佐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3

二维蜂窝状碳纳米片包覆1T′-ReS2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061204B

中国

赵乃勤、陈彪、马丽颖、王新乾、刘华雄、沙军威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4

一种树枝状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结构的制备方法

CN110176582B

中国

赵乃勤、眭思密、沙军威、李群英、马丽颖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5

碳纳米管阵列负载钛酸锂柔性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299516B

中国

赵乃勤、李乐、沙军威、马丽颖、李群英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6

聚苯乙烯-4-氰基苯乙烯-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27939B

中国

郑俊萍、赵丹、马霖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7

高导电性聚苯胺-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625440B

中国

郑俊萍、马霖、赵丹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8

聚磺基甜菜碱包载的蛋白纳米微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17171B

中国

原续波、韩星、李学平、詹月影、战琦、赵瑾、侯信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9

一种基于液相法制备莫来石纤维晶须多孔增强体增强氧化硅气凝胶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CN112457037B

中国

侯峰、易喆涵、牟婧妍、呼延旭东、胡源、孙巍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10

二氧化钛-碳纳米管柔性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289574B

中国

侯峰、郭文磊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11

一种FeCoCrNi系高熵合金选区激光熔化原位增材制造方法及产品

CN111085689B

中国

徐连勇、林丹阳、荆洪阳、韩永典、吕小青、赵雷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12

一种用于对比不同氧化膜对金属基体保护效果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10940691B

中国

徐连勇、许有伟、荆洪阳、韩永典、赵雷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13

一种计算钝化的应力腐蚀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方法

CN110940580B

中国

徐连勇、许有伟、荆洪阳、韩永典、赵雷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14

一种划分循环应力响应曲线的方法和应用

CN110907263B

中国

徐连勇、李海舟、荆洪阳、韩永典、赵雷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15

一种深水平台焊接节点测试系统

CN113433008B

中国

徐连勇、冯超、赵雷、韩永典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16

一种高性能FeCoCrNi合金的制备方法

CN113046617B

中国

徐连勇、林丹阳、荆洪阳、韩永典、赵雷、吕小青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17

一种高熵合金激光选区熔化工艺参数优化方法

CN113102754B

中国

徐连勇、林丹阳、荆洪阳、韩永典、赵雷、吕小青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18

一种可水下强粘附的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724415B

中国

刘文广、崔春燕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19

一种具有高吸液率和高回弹性的多孔止血海绵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398321B

中国

刘文广、陈薪羽、杨建海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20

一种明胶基水凝胶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625650B

中国

刘文广、韩宁、杨建海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21

一种基于聚合物电解质的柔性锌空气电池

CN109921154B

中国

钟澄、范夏月、刘杰、韩晓鹏、邓意达、胡文彬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22

一种基于泡沫基金属电极的柔性可拉伸锌空气电池及制备

CN111916761B

中国

钟澄、曲盛祥、韩晓鹏、邓意达、胡文彬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23

一种太阳能辅助的具有低充电电位的可充电锌空电池

CN110729528B

中国

钟澄、刘晓瑞、刘杰、丁佳、邓意达、韩晓鹏、胡文彬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24

一种基于高活性镍正极的镍锌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10767879B

中国

钟澄、刘晓瑞、胡文彬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25

一种钨包覆氧化钇核壳结构的复合前驱体粉末的制备方法

CN111069592B

中国

马宗青、董智、李冲、刘永长、刘晨曦、余黎明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26

一种激光选区熔化成形GH4169的热处理工艺方法

CN112239838B

中国

马宗青、赵亚楠、胡章平、刘永长、余黎明、李冲、刘晨曦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27

激光选区熔化成形GH4099合金构件的热处理方法

CN113751724B

中国

马宗青、赵亚楠、刘永长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28

消除SLM成形固溶强化型镍基合金凝固裂纹的改进方法

CN113881868B

中国

马宗青、赵亚楠、程晓鹏、刘永长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29

优化增材制造GH3536镍基高温合金力学性能的热处理方法

CN113528992B

中国

马宗青、程晓鹏、赵亚楠、刘永长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30

一种提高增材制造奥氏体钢力学性能的方法

CN113755739B

中国

马宗青、胡章平、杨振文、刘永长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31

一种MAX相强化的钨/钼细晶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67854B

中国

马宗青、扈伟强、刘永长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32

一种第二相颗粒弥散钼复合粉末的冷冻干燥制备方法

CN112658273B

中国

马宗青、扈伟强、董智、余黎明、刘永长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33

一种提高增材制造制备CuCrZr合金力学性能的方法

CN113798493B

中国

马宗青、胡章平、杨振文、刘永长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34

一种基于纳米颗粒增材制造成形件的脱脂烧结方法

CN114505491B

中国

马宗青、胡章平、王姿曈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注:(1)国内外同内容的专利不得重复统计。(2)专利:批准的发明专利,以证书为准。(3)完成人:必须是示范中心人员(含固定人员、兼职人员和流动人员),多个中心完成人只需填写靠前的一位,排名在类别中体现。(4)类型:其他等同于发明专利的成果,如新药、软件、标准、规范等,在类型栏中标明。(5)类别:分四种,独立完成、合作完成-第一人、合作完成-第二人、合作完成-其他。如果成果全部由示范中心人员完成的则为独立完成。如果成果由示范中心与其他单位合作完成,第一完成人是示范中心人员则为合作完成-第一人;第二完成人是示范中心人员则为合作完成-第二人,第三及以后完成人是示范中心人员则为合作完成-其他。(以下类同)。

2.发表论文、专著情况

序号

论文或专著名称

作者

刊物、出版社名称

卷、期

、页

类型

类别

1

Electrocatalytic Oxygen Reduction   to Produce Hydrogen Peroxide: Rational Design from Single-Atom Catalysts to   Devices

Tong Yueyu; Wang Liqun; Hou Feng;   Dou Shi Xue; Liang Ji

Electrochemical Energy Reviews

2022,5(3):7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2

An Ultrahigh Rate and   Stable Zinc Anode by Facet-Matching-Induced Dendrite Regulation

Yi Zhehan; Liu   Jiaxin; Tan Shandong; Sang Zhiyuan; Mao Jing; Yin Lichang; Liu Xiaoguang;   Wang Liqun; Hou Feng; Dou Shi Xue; Cheng Hui-Ming; Liang Ji

Advanced Materials

2022,34(37): 2203835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3

Unraveling the Molar   Mass Dependence of Shearing-Induced Aggregation Structure of a High-Mobility   Polymer Semiconductor

Wang Zhongli; Gao   Mengyuan; He Chunyong; Shi Weichao; Deng Yunfeng; Han Yang; Ye Long; Geng   Yanhou

Advanced Materials

2022,34(7): 2108255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4

Dislocation   Network-Boosted PtNi Nanocatalysts Welded on Nickel Foam for Efficient and   Durable Hydrogen Evolution at Ultrahigh Current Densities

Zhou Miao; Cheng   Chuanqi; Dong Cunku; Xiao Liyang; Zhao Yao; Liu Zhanwei; Zhao Xueru; Sasaki   Kotaro; Cheng Hao; Du Xiwen; Yang Jing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22: 202202595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5

Laser direct writing derived   robust carbon nitride films with efficient photon-to-electron conversion for   multifunctional photoelectrical applications

Tan Haotian; Si   Wenping; Peng Wei; Wang Yuqing; Liu Daolan; Wang Liqun; Jiang Chongyun; Di   Lu; Liang Ji; Hou Feng

Carbon Energy

2022,4:1228–1241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6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A NaCl-Assisted Strategy toward MoTe2 Nanosheets Nanoconfined in 3D   Porous Carbon Network for Sodium-Ion Battery Anode

Liang Ming; Ma Lishi;   Chen Bochao; Liu Enzuo; Shi Chunsheng; He Chunnian; Zhao Naiqin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2022,47: 591-601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7

Reversible and   homogenous zinc deposition enabled by in-situ grown Cu particles on expanded   graphite for dendrite-free and flexible zinc metal anodes

Chen Guoyuan; Sang   Zhiyuan; Cheng Jianghui; Tan Shandong; Yi Zhehan; Zhang Xueqi; Si Wenping;   Yin Yuxin; Liang Ji; Hou Feng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2022,50: 589-597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8

Engineering   Pocket-Like Graphene-Shell Encapsulated FeS2: Inhibiting Polysulfides Shuttle   Effect in Potassium-Ion Batteries

Chen Bochao; Ding   Jiawei; Bai Xiangren; Zhang Hanwen; Liang Ming; Zhu Shan; Shi Chunsheng; Ma   Liying; Liu Enzuo; Zhao Naiqin; He Fang; Zhou Wei; He Chunnian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2,32(14):2109899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9

Regulating the   Electronic Configuration of Supported Iron Nanoparticles for Electrochemical   Catalytic Nitrogen Fixation

Wang Xiaowei; Zhao   Yanyan; Wang Liqun; Peng Wei; Feng Jianmin; Li Dejun; Su Bing-Jian; Juang   Jenh-Yih; Ma Yanfu; Chen Yanping; Hou Feng; Zhou Si; Liu Hua Kun; Dou Shi   Xue; Liu Jian; Liang Ji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2,32(21): 2111733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10

Carbon-Shielded   Single-Atom Alloy Material Family for Multi-Functional Electrocatalysis

Tong Yueyu; Liu   Jiaxin; Wang Liqun; Su Bing-Jian; Wu Kuang-Hsu; Juang Jenh-Yih; Hou Feng; Yin   Lichang; Dou Shi Xue; Liu Jian; Liang Ji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2,32(43): 2205654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11

Electrical Discharge   Induced Bulk-to-Nanoparticle Transformation: Nano High-Entropy Carbide as   Catalysts for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Niu Shiyu; Yang   Zhenwen; Qi Fugong; Han Ying; Shi Zizheng; Qiu Qiwen; Han Xiaopeng; Wang   Ying; Du Xiwen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2,32(35): 2203787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12

3D Printed   High-Strength Supramolecular Polymer Hydrogel-Cushioned Radially and   Circumferentially Oriented Meniscus Substitute

Zhang Qian; Xu   Ziyang; Zhang Xiaoping; Liu Changjun; Yang Rong; Sun Yage; Zhang Yahan; Liu   Wenguang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2,32(23): 2200360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13

Zwitterion-Initiated   Spontaneously Polymerized Super Adhesive Showing Real-Time Deployable and   Long-Term High-Strength Adhesion against Various Harsh Environments

Cui Chunyan; Gu   Ruoheng; Wu Tengling; Yuan Zuoying; Fan Chuanchuan; Yao Yuan; Xu Ziyang; Liu Bo;   Huang Jianyong; Liu Wenguang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2,32(4): 2109144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14

Amino Acid   Surfactant-Induced Superfast Gelation of Silk Fibroin for Treating   Noncompressible Hemorrhage

Bian Xinyu; Cui   Chunyan; Qi Ying; Sun Yage; Zhang Zhuodan; Liu Wenguang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2,32(44): 2207349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15

Strain-Activated   Copper Catalyst for pH-Universal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Kang Wen-Jing; Feng   Yi; Li Zhe; Yang Wen-Qi; Cheng Chuan-Qi; Shi Zi-Zheng; Yin Peng-Fei; Shen   Gu-Rong; Yang Jing; Dong Cun-Ku; Liu Hui; Ye Fu-Xing; Du Xi-Wen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2,32(18): 2112367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16

Interface engineering   breaks both stability and activity limits of RuO2 for sustainable water   oxidation

Du Kun; Zhang Lifu;   Shan Jieqiong; Guo Jiaxin; Mao Jing; Yang Chueh-Cheng; Wang Chia-Hsin; Hu   Zhenpeng; Ling Tao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2,13(1): 5716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17

Advancing   Photoelectrochemical Energy Conversion through Atomic Design of Catalysts

Zhao Erling; Du Kun;   Yin Peng-Fei; Ran Jingrun; Mao Jing; Ling Tao; Qiao Shi-Zhang

Advanced Science

2022,9(1): 2104363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18

Tuning Fe Spin Moment   in Fe-N-C Catalysts to Climb the Activity Volcano via a Local Geometric   Distortion Strategy

Wang Ruguang; Zhang   Lifu; Shan Jieqiong; Yang Yuanyuan; Lee Jyh-Fu; Chen Tsan-Yao; Mao Jing; Zhao   Yang; Yang Liujing; Hu Zhenpeng; Ling Tao

Advanced Science

2022,9(31): 2203917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19

3D printed biomimetic   epithelium/stroma bilayer hydrogel implant for corneal regeneration

He Binbin; Wang Jie;   Xie Mengtian; Xu Miaoyi; Zhang Yahan; Hao Huijie; Xing Xiaoli; Lu William;   Han Quanhong; Liu Wenguang

Bioactive Materials

2022,17: 234-247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20

Bismuth-antimony   alloy nanoparticles encapsulated in 3D carbon framework: Synergistic effect   for enhancing interfacial potassium storage

Wu Qingzhao; Chen   Bochao; Xie Haonan; Bai Xiangren; Liang Ming; Wu Zhiyi; Jin Xiaoying; He   Chunnian; Zhao Naiqin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2,430(3): 132906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21

Low-cost, low-strain   and lattice-water-rich Mn-0.25(VO)(0.75)PO4 center dot 2.25H(2)O as high-rate   and stable cathodes for aqueous Zn-ion batteries

Guo Jingdong; Ma   Weibing; Sang Zhiyuan; Zhang Xueqi; Liang Ji; Hou Feng; Si Wenping; Wang   Song; Yang De'an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2,428: 132644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22

Multiple H-bonding   chain extender-based polyurethane: Ultrastiffness, hot-melt adhesion, and 3D   printing finger orthosis

Xiao Meng; Yao Yuan;   Fan Chuanchuan; Xu Ziyang; Liu Yang; Liu Bo; Li Jia; Zhang Xiaoping; Jin Xin;   Yang Jumin; Yang Jianhai; Liu Wenguang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2,433(2):133260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23

An injectable   mitochondria-targeted nanodrug loaded-hydrogel for restoring mitochondrial   function and hierarchically attenuating oxidative stress to reduce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Zhang Xiaoping; Sun Yage; Yang   Rong; Liu Bo; Liu Yang; Yang Jianhai; Liu Wenguang

Biomaterials

2022,287: 121656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24

A hyperbranched polymer   elastomer-based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Cui Chunyan; Liu Bo; Wu Tengling;   Liu Yang; Fan Chuanchuan; Xu Ziyang; Yao Yuan; Liu Wenguang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22,10(3): 1257-1269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25

Turning things around: from   cationic/anionic complexation-induced nanoemulsion instability to toughened   water-resistant waterborne polyurethanes

Yao Yuan; Xiao Meng; Liu Wenguang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22,10(35): 18408-18421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26

P-block tin single atom catalyst   for improved electrochemistry in a lithium-sulfur battery: a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Xiao Caixia; Song Wanqing; Liang   Jingzhe; Zhang Jiangwei; Huang Zechuan; Zhang Jinfeng; Wang Haozhi; Zhong   Cheng; Ding Jia; Hu Wenbin

Journal 0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22,10(7) 3667-3677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27

Metal-Confined Synthesis of ZnS2   Monolayer Catalysts for Dinitrogen Electroreduction

Zhang Rui; Liu Xiao-Hua; Wu   De-Yao; Wang Hai-Bin; Cheng Chuan-Qi; Guo Qian-Jin; Mao Jing; Ling Tao; Dong   Cun-Ku; Liu Hui; Zhang Bo-Qun; Zheng Xue-Li; Han Li-Li; Zhang Jing-Min; Head   Ashley; Tong Xiao; Liang Zhixiu; Luo Jun; Xin Huolin L.; Du Xi-Wen

ACS Catalysis

2022,12(11): 6809-6815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28

Dual-modification of   manganese oxide by heterostructure and cation pre-intercalation for high-rate   and stable zinc-ion storage

Wang Song; Ma   Weibing; Sang Zhiyuan; Hou Feng; Si Wenping; Guo Jingdong; Liang Ji; Yang   De'an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2022,67: 82-91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29

Ion-exchange-induced   Bi and K dual-doping of TiOx in molten salts for high-performance   electrochemical nitrogen reduction

Li Hao; Wang Liqun;   Li Nan; Feng Jianmin; Hou Feng; Wang Sihui; Liang Ji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2022,69: 26-34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30

Vat   photopolymerization 3D printing of thermal insulating mullite fiber-based   porous ceramics

Cao Yueqi; Xu   Xiaojing; Qin Zheng; He Chong; Yan Liwen; Hou Feng; Liu Jiachen; Guo Anra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2022,60(A): 103235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31

New class of   high-entropy pseudobrookite titanate with excellent thermal stability, low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 and low thermal conductivity

Wu Jinyu; Ma Xiaohui;   Hu Xiaoxia; Yan Liwen; Hou Feng; Liu Jiachen; Guo Anran

Journal 0f Advanced   Ceramics

2022,11(10): 1654-1670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32

Exception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 with heterogeneous   structure induced by in-situ graphene nanosheet-Cu hybrids

Pu Bowen; Zhang   Xiang; Chen Xiaofeng; Lin Xiaobin; Zhao Dongdong; Shi Chunsheng; Liu Enzuo;   Sha Junwei; He Chunnian; Zhao Naiqin

Composites Part   B-Engineering

2022,234:109731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33

Achieving the   strength-ductility balance of boron nitride nanosheets/Al composite by   designing the synergistic transition interface and intragranular   reinforcement distribution

Ma Lishi; Zhang   Xiang; Pu Bowen; Zhao Dongdong; He Chunnian; Zhao Naiqin

Composites Part   B-Engineering

2022,246: 110243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34

Super-insulated,   flexible, and high resilient mullite fiber reinforced silica aerogel   composites by interfacial modification with nanoscale mullite whisker

Yi Zhehan; Zhang   Xiang; Yan Liwen; Huyan Xudong; Zhang Tao; Liu Shan; Guo Anran; Liu Jiachen;   Hou Feng

Composites Part   B-Engineering

2022,230: 109549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35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regulation of Cu matrix composites with graphene nanoplatelets in   situ encapsulated Al2O3 nanoparticles as reinforcement

Guo Siyuan; Zhang   Xiang; Shi Chunsheng; Zhao Dongdong; Liu Enzou; He Chunnian; Zhao Naiqin

Carbon

2022,188: 81-94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36

Simultaneously   enhanc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electrical property of Cu-2 wt% Ag alloy   matrix composites with analogy-bicontinuous structures constructed via   in-situ synthesized graphene nanoplatelets

Guo Siyuan; Zhang   Xiang; Shi Chunsheng; Zhao Dongdong; He Chunnian; Zhao Naiqin

Carbon

2022,198: 207-218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37

Research progress on   carbon-based non-metallic nanomaterials as catalysts for the two-electron   oxygen reduction for hydrogen peroxide production

Sang Zhi-yuan; Hou   Feng; Wang Si-hui; Liang Ji

New Carbon Materials

2022,37

(1): 136-151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38

A laminated carbon   nanotubes/silicon boron carbonitride film for high-efficiency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with oxidation resistance

Zhu Wenxia; Chen   Zhiwei; Liang Ji; Su Dong

Carbon

2022,197: 65-75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39

Functional hydrogels   for the treatment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Wu Tengling; Liu   Wenguang

NPG Asia Materials

2022,14(1):9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40

Structural design of   Ni-silicate/CNT hybrid films as anode materials for highly reversible lithium   and sodium storage

Lu Pengyi; Yan Xiao;   Wang Xinzhong; Hou Feng; Liang Ji

Sustainable Materials   and Technologies

2022,31: e00375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41

Crosslinked anion   exchange membranes prepared from highly reactive polyethylene and   polypropylene intermediates

Cao Dafu; Nie   Fengmin; Liu Min; Sun Xiaowei; Wang Bangbang; Wang Fei; Li Nanwen; Wang Bin;   Ma Zhe; Pan Li; Li Yuesheng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2022,661: 120921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42

Polyurethane-Based   Stretchable Semiconductor Nanofilms with High Intrinsic Recovery Similar to   Conventional Elastomers

Pei Dandan; An   Chuanbin; Zhao Bin; Ge Mengke; Wang Zhongli; Dong Weijia; Wang Cheng; Deng   Yunfeng; Song Dongpo; Ma Zhe; Han Yang; Geng Yanhou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22,14: 33806−33816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43

Simultaneously   optimizing pore morphology and enhanc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Si alloy   composite foams by graphene nanosheets

Li Weiting; Yang   Xudong; Yang Kunming; He Chunnian; Sha Junwei; Shi Chunsheng; Mei Yunhui; Li   Jiajun; Zhao Naiqin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2022,101:60-70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44

Manipulat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graphene/Al composites by an in-situ synthesized   hybrid reinforcement strategy

Yang Lizhuang; Pu   Bowen; Zhang Xiang; Sha Junwei; He Chunnian; Zhao Naiqin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2022,123: 13-25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45

Effect of compressive   stress on cavitation erosion-corrosion behavior of nickel-aluminum bronze   alloy

Qin Zhenbo; Li   Xuehan; Xia Da-hai; Zhang Yiwen; Feng Chao; Wu Zhong; Hu Wenbin

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

2022,89: 106143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46

Formation of the   orientation relationship-dependent interfacial carbide in Al matrix composite   affected by architectured carbon nanotube

Chen Xiaofeng; Qian   Feng; Bai Xiangren; Zhao Dongdong; Zhang Xiang; Li Jiajun; He Chunnian; Shi   Chunshen; Tao Jingmei; Zhao Naiqin

Acta Materialia

2022,228: 117758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47

Investigations on the   interface-dominated deformation mechanisms of two-dimensional MAX-phase Ti3Al(Cu)C2   nanoflakes reinforced copper matrix composites

Zhang Xiang; Zhao   Dongdong; Shi Rongrong; Zhu Shaoqiang; Ma Lishi; He Chunnian; Zhao Naiqin

Acta Materialia

2022,240: 118363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48

Mechanically   processing copper plate into active catalyst for electrochemical hydrogen   production

Feng Yi; Li Zhe; Kang   Su; Cheng Chuan-Qi; He Bin; Guan Wei; Hu Xin-Zhuo; Ji Li -Ping; Yin Peng-Fei;   Yang Jing; Dong Cun-Ku; Liu Hui; Cui Lei; Du Xi-Wen

Acta Materialia

2022,237: 118164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49

High energy density,   flexible, low temperature resistant and self-healing Zn-ion hybrid capacitors   based on hydrogel electrolyte

Ji Guochen; Hu   Ruofei; Wang Yihe; Zheng Junping

Journal of Energy   Storage

2022,46: 103858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50

A change-prone zwitterionic   hyperbranched terpolymer-based diabetic wound dressing

Xie Xianhua; Jin Xin; He Binbin;   Zou Yang; Yang Jumin; Liu Changjun; Kong Xiaoling; Liu Wenguang; Wang Wei

Applied Materials Today

2022,27: 101477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51

High-capacity, high-rate, and   dendrite-free lithium metal anodes based on a 3D mixed electronic-ionic   conductive and lithiophilic scaffold

Zhang Tao; Sang Zhiyuan; Yin   Lichang; Han Yonghuan; Si Wenping; Yin Yuxin; Hou Feng

Science China-Materials

2022,65(11): 2989-2996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52

Integrated molten and vapor   condensation of polymeric carbon nitride photoelectrode towards efficient   water splitting

Wang Yuqing; Si Wenping; Tan   Haotian; Xie Zhiqiang; Wang Liqun; Di Lu; Liang Ji; Hou Feng

Science China-Materials

2022: 2095-8226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53

Cu Atoms-assisted rapid   fabrication of graphene/Al composites with tailored strain-delocalization   effect by spark plasma sintering

Yang Lizhuang; Han Tielong; Zhang   Xiang; He Chunnian; Zhao Naiqin

Materials Research Letters

2022,10(9): 567-574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54

Diketopyrrolopyrrole-based   conjugated polymers synthesized by direct arylation polycondensation for   anisole-processed high mobility organic thin-film transistors

Sui Ying; Wang Zhongli; Bai   Junhua; Shi Yibo; Zhang Xuwen; Deng Yunfeng; Han Yang; Geng Yanhou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

2022,10(7): 2616-2622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55

NaCl-pinned antimony   nanoparticles combined with ion-shuttle-induced graphitized 3D carbon to   boost sodium storage

Chen Bochao; Zhang   Hanwen; Liang Ming; Wang Yuxuan; Wu Zhiyi; Zhu Shan; Shi Chunsheng; Zhao   Naiqin; Liu Enzuo; Sow Chorng Haur; He Chunnian

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

2022,3(5): 100891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56

Fully exploiting the   role of heterogeneous grain structure in graphene nanoplatelets reinforced Cu   matrix composites through interfacial structure design

Guo Siyuan; Zhang   Xiang; Shi Chunsheng; Zhao Dongdong; He Chunnian; Zhao Naiqin

Composites   Communications

2022,35: 101287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57

An   anticoagulant/hemostatic indwelling needle for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Nie Xiongfeng; Cui   Chunyan; Wu Tengling; Wu Yang; Bian Xinyu; Yang Rong; Zhang Xiaoping; Sun   Yage; Liu Yang; Liu Wenguang

Biomaterials Science

2022,10(22): 6570-6582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58

Unraveling the   mechanism of ligands regulating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MN4 sites with   optimized ORR catalytic performance

Li Bing; Xie Haonan;   Yang Chen; Shi Chunsheng; He Chunnian; Zhao Naiqin; Liu Enzuo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22,595: 153526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59

Interface modulation mechanism   of alloying elements on the interface interact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graphene/copper composites

Shi Rongrong; Xie   Haonan; Zhang Xiang; Zhao Dongdong; Shi Chunsheng; He Chunnian; Sha Junwei;   Liu Enzuo; Zhao Naiqin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22,571: 151314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60

Wetting and   interfacial reaction of liquid CuAg-Ti alloy on SiO2-BN ceramic

Niu Shiyu; Yang   Zhenwen; Wang Ying; Wang Dongpo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22,576(B): 151878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61

One-step in-situ   synthesis of Sn-nanoconfined Ti3C2Tx MXene composites for Li-ion battery   anode

Wu Zhiyi; Zhu Shan;   Bai Xiangren; Liang Ming; Zhang Xiang; Zhao Naiqin; He Chunnian

Electrochimica Acta

2022,407: 139916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62

Metal-oxygen bonding   nanoarchitectonics for regulation of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performance in   FeNi-codoped CoOOH

Ma Ning; Gong   Chuangchuang; Xie Haonan; Shi Chunsheng; Sha Junwei; He Chunnian; He Fang;   Zhao Naiqin; Liu Enz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22,47(69): 29762-29770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63

NaCl Pinning Induced   Ultrafine Sn Nanoparticles Anchored on Three-Dimensional Porous Carbon for Na   Storage

Jin Xiaoying; Liang   Ming; Bai Xiangren; He Chunnian; Zhao Naiqin

ACS Applied Energy   Materials

2022,5(6): 7382-7391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64

Clean Synthesis of   Bismuth Porous Nanosheets for Efficient CO2 Electroreduction

Bai Yi-Ming; Cheng   Chuan-Qi; Shi Zi-Zheng; Hu Xin-Zhuo; Yan Si-Wei; Zhang Ze-Yu; Yang Jing; Shen   Gu-Rong; Yin Peng-Fei; Dong Cun-Ku; Liu Hui; Du Xi-Wen

ACS Applied Energy Materials

2022,5(9): 11561-11567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65

Micro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in-situ MgAl2O4 reinforced Al   matrix composite based on Al-Mg-ZnO system

Jia Longjiang; Rong   Xudong; Zhao Dongdong; Zhang Xiang; He Chunnian; Zhao Naiqin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22,891: 161991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66

A leaf-like   Co-Silicate/CNT hybrid film as free-standing anode for lithium and sodium   storage

Lu Pengyi; Yan Xiao;   Wang Xinzhong; Hou Feng; Liang Ji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22,891: 162077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67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tainless steel 308 L / Inconel 625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 with continuous change in composition by dual-wire arc additive   manufacturing

Li Tianxu; Wang   Zhijiang; Yang Zhenwen; Shu Xinxin; Xu Jun; Wang Ying; Hu Shengsun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22,915: 165398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68

Effect of scanning   strategy on the anisotropy in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Cu-Cr-Zr alloy   manufactured by laser powder bed fusion

Hu Zhangping; Yang   Zhenwen; Du Zunfeng; Wu Jin; Dong Ji; Wang Hui; Ma Zongqing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22,920: 165957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69

High-strength thermal   insulating porous mullite fiber-based ceramics

Qin Zheng; Xu   Xiaojing; Xu Tengfei; Cao Yueqi; Wu Jinyu; YAn Liwen; Hou Feng; Liu Jiachen;   Guo Anran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

2022,42(15): 7209-7218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70

High-temperature   stability of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eutectic-reinforced   high-entropy ceramic joint

Sun Kongbo; Yang   Zhenwen; Mu Ruijie; Niu Shiyu; Wang Ying; Wang Dongpo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

2022,42(11): 4436-4445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71

Effect of   microstructure heterogeneity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friction stir   welded reduced activation ferritic/martensitic steel

Li Shengli;   Vajragupta Napat; Biswas Abhishek; Tang Wenshen; Wang Hao; Kostka Aleksander;   Yang Xinqi; Hartmaier Alexander

Scripta Materialia

2022,207: 114306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72

Softening behavior of   stationary shoulder friction stir welded joint for thick-plate Al-Li-Cu alloy

Gu Chao; Yang Xinqi;   Tang Wenshen; Luo Ting; Wang Ruilin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and Technology-Jmr&T

2022,20: 3008-3024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73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win wire and arc additive manufactured Ni3Al-based   alloy

Zhang Meng; Wang   Ying; Yang Zhenwen; Ma Zongqing; Wang Zhijiang; Wang Dongpo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2022,303: 117529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74

Defective TiO2 with   increase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synthesized by the TiO2/Ti interfacial   reaction method

Qi Fugong; Yang   Zhenwen; Qiu Qiwen; Wang Ying; Li Huijun

Surfaces and   Interfaces

2022,30: 101828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75

Hundred-gram scale   fabrication of few-layered silicene by a continuous vapor-dealloying strategy   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 storage

Wang Xiaowei; Feng   Jianmin; Hou Feng; Dong Lei; Long Conglai; Li Dejun; Liang Ji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22,58(38): 5717-5720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76

Direct Arylation   Polycondensation of beta-Fluorinated Bithiophenes to Polythiophenes: Effect   of Side Chains in C-Br Monomers

Zhang Xuwen; Shi   Yibo; Dang Yanfeng; Liang Ziqi; Wang Zhongli; Deng Yunfeng; Han Yang; Hu   Wenping; Geng Yanhou

Macromolecules

2022,55(18): 8095–8105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77

One-Step Synthesis of   Sequence-Controlled Polyester-block-Poly(ester-alt-thioester) by   Chemoselective Multicomponent Polymerization

Chen Xiao-Lu; Wang   Bin; Song Dong-Po; Pan Li; Li Yue-Sheng

Macromolecules

2022,55(4): 1153-1164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78

Synthesis of   Unsaturated (Co)polyesters from Ring-Opening Copolymerization by Aluminum   Bipyridine Bisphenolate Complexes with Improved Protonic Impurities Tolerance

Chen Xiao-Lu; Wang   Bin; Pan Li; Li Yue-Sheng

Macromolecules

2022,55(9): 3502-3512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79

Preparation of   Well-Controlled Isotactic Polypropylene-Based Block Copolymers with Superior   Physical Performance via Efficient Coordinative Chain Transfer Polymerization

Gao Huan; Lu Xu; Chen   Shangtao; Du Bin; Yin Xiao; Kang Yuze; Zhang Kunyu; Liu Chao; Pan Li; Wang   Bin; Ma Zhe; Li Yuesheng

Macromolecules

2022,55(12): 5038-5048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80

Role of Fe2Al5 in   fracture of novel dissimilar aluminum-steel resistance spot welds using   multi-ring domed electrodes

Shi Liting; Kang   Jidong; Qian Cheng; Liang Jie; Shalchi-Amirkhiz Babak; Haselhuhn Amberlee S.;   Carlson Blair E.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Structural Materials Properties Microstructure and Processing

2022,831: 142233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81

Effect of rotation   speed 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anisotropy of Al-5083 alloy builds   fabricated by friction extrusio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Tang Wenshen; Yang   Xinqi; Tian Chaobo; Gu Chao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Structural Materials Properties Microstructure and Processing

2022,860: 144237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82

Effects of   microstructure anisotropy on dynamic fracture behaviors of a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nickel-based superalloy

Zhao Yangyang; Gong   Baoming; Wang Ying; Gu Yunlong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Structural Materials Properties Microstructure and Processing

2022,858: 144133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83

Critical role of   subgrain orientation on the stability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manufactured alloys

Zhao Yanan; Guo   Qianying; Du Zunfeng; Chen Songhua; Tan Jing; Yang Zhenwen; Ma Zongqing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Structural Materials Properties Microstructure and Processing

2022,832: 142505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84

Preparation of   Cu-Cr-Zr alloy by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Role of scanning parameters on   densificati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Hu Zhangping; Du   Zunfeng; Yang Zhenwen; Yu Liming; Ma Zongqing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Structural Materials Properties Microstructure and Processing

2022,836: 142740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85

3D-printed, bi-layer,   biomimetic artificial periosteum for boosting bone regeneration

Sun Yage; Gao Ziwei;   Zhang Xiaoping; Xu Ziyang; Zhang Yahan; He Binbin; Yang Rong; Zhang Qian;   Yang Qiang; Liu Wenguang

Bio-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2022,5(3): 540-555

SCI(E)

合作完成—其它

注:(1)论文、专著均限于教学研究、学术论文或专著,一般文献综述及一般教材不填报。请将有示范中心成员署名的论文、专著依次以国外刊物、国内重要刊物,外文专著、中文专著为序分别填报。(2)类型:SCIE)收录论文、SSCI收录论文、A&HCL收录论文、EI Compendex收录论文、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收录论文、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收录论文(CSSCI)、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期刊收录论文(CSCD)、外文专著、中文专著;国际会议论文集论文不予统计,可对国内发行的英文版学术期刊论文进行填报,但不得与中文版期刊同内容的论文重复。(3)外文专著: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4)中文专著: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不包括译著、实验室年报、论文集等。(5)作者:所有作者,以出版物排序为准。

3.仪器设备的研制和改装情况

序号

仪器设

备名称

自制或

改装

开发的功能和用途

(限100字以内)

研究成果

(100字以内)

推广和应用的高校

1

XRD原位电池测试装置改造

自制

完成电池材料的充放电过程中的物相变化分析,可以得到充放电过程中材料的晶格常数变化、物相的变化等信息

完成XRD原位电池测试装置的改造,适用性广,使用方便。

天津大学

2

等温淬火实验装置

自制

自制等温淬火实验装置,实现不同温度等温转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也为《材料专业基础实验》和《金属学基础实验》的实践教学改革奠定了硬件基础

材料专业基础实验、金属学基础实验

天津大学

3

高温蒸汽氧化平台

改装

用于高温蒸汽氧化相关实验的研究

金属高温氧化

天津大学

注:(1)自制:实验室自行研制的仪器设备。(2)改装:对购置的仪器设备进行改装,赋予其新的功能和用途。(3)研究成果:用新研制或改装的仪器设备进行研究的创新性成果,列举12项。

4.其它成果情况

名称

数量

国内会议论文数

0

国际会议论文数

0

国内一般刊物发表论文数

5

省部委奖数

9

其它奖数

2

五、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情况

(一)信息化建设情况

中心网址年度访问总量

85299人次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2

(二)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情况

1.参加示范中心联席会活动情况

所在示范中心联席会学科组名称

材料学

参加活动的人次数

1人次

2.承办大型会议情况

序号

会议名称

主办单位名称

会议主席

参加人数

时间

类型

1

第四届全国高校功能材料专业联盟会议

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董旭峰

98

2022.8.17

全国性

:主办或协办由主管部门、一级学会或示范中心联席会批准的会议。请按全球性、区域性、双边性、全国性等排序,并在类型栏中标明。

3.参加大型会议情况

序号

大会报告名称

报告人

会议名称

时间

地点

1             

三维石墨烯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何春年

金属基复合材料发展战略研讨会

20221217

线上

2             

深水浮式平台焊接结构疲劳设计与验证方法

徐连勇

第二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

20221114

成都

3             

原位石墨烯-铜杂化体诱导形成异构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力学行为

何春年

2022国际有色金属新材料大会

20220716

南宁

4             

教师发展与科研创新思考

赵乃勤

福建省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育研修班

20221113

福州

5             

碳纳米相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师春生

2022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天津)海洋工程与装备分会

20221118

天津

6             

Engineering   the Atomic Structure of New-Energy Materials

凌涛

2022Nano   Korea

20220706

韩国

7             

高温金属结构材料研究与实践

刘永长

师昌绪先进材料创新中心2022年度工作会议

20221220

沈阳

8             

Discontinuous   martensite transformation in a low carben RAFM steel: Its relationship with   annealing twin in prior austenite grairn

刘永长

2022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

20221216

太原

9             

高温金属结构材料研究与实践

刘永长

上海材料前沿论坛2022 冬季会议

20221105

上海

10         

基于纳米活性结构诱发合金化方法的W/Cu层状复合材料制备工艺跨尺度计算设计

黄远

2022第三届先进结构材料实验设计与计算模拟论坛

20220731

太原

11         

核壳结构氧化物/钨复合纳米粉体的制备及其烧结特性研究

马宗青

第十三届中国钢铁年会

20221101

北京

注:大会报告:指特邀报告。

4.承办竞赛情况

序号

竞赛名称

竞赛级别

参赛人数

负责人

职称

起止时间

总经费

(万元)

1

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天津赛区

国家级

76

韩雅静

正高级

20221110

2.4

2

第二届天津市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

市级

76

韩雅静

正高级

20220904

3.0

3

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预选赛

校级

50

韩雅静

正高级

20220820

1.0

4

天津大学首届“走近材料微观世界”—微观摄影大赛

校级

118

毛晶

副高级

202205-20220617

1.0

注:学科竞赛:按国家级、省级、校级设立排序。

5.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序号

活动开展时间

参加人数

活动报道网址

1

领航计划——面向2035交叉前沿与颠覆性创新材料领域战略研究讲座

2022.11.13

60

https://mp.weixin.qq.com/s/sRNot72WMcCipVYwFtvFpg

2

“下一个10年”——科幻征文大赛

2022.10.21

22

https://mp.weixin.qq.com/s/wUSqb04iJ_kTnkZBZ4wIUQ

3

“初心不改,凝固精彩”——水晶滴胶创意工坊

2022.10.01

30

https://mp.weixin.qq.com/s/Iov0vkuN448ZL-KtgL6cXA

4

“同舟共济,共抗疫情”第四届天津大学3D打印大赛

2022.04.02

55

https://mp.weixin.qq.com/s/ZgATIzI9CLIeQ0Nz25l-tA

5

“未来30年”颠覆性创新创想大赛

                  2022.05.01

20

https://mp.weixin.qq.com/s/rcDeaS01yAV_OtEQpWPV6g

6

“双手创世界” 陶艺工坊

2022.10.08

20

https://mp.weixin.qq.com/s/bKIwizyV0irvifOYrtiP_w

7

天津大学第二十三届化学知识与实验技能联合大赛

2022.10.27

40

https://mp.weixin.qq.com/s/fVFJL9_o9jHRDNsZ74HAJg

6.承办培训情况

序号

培训项目名称

培训人数

负责人

职称

起止时间

总经费(万元)

1

S-4800冷场发射扫描电镜

13

韩雅静

正高级

2022.09.19—2022.10.15

0

2

透射电镜JEM-2100FJEM-F200

18

   

副高级

  2022.09.19—2022.10.31

0

3

JSM-7800F热场发射扫描电镜

29

张金凤

   

  2022.09.22—2022.10.31

0

4

原位拉伸扫描电镜

35

龙丽霞

   

 2022.09.19—2022.10.31

0

5

钨灯丝扫描电镜

80

郭倩颖

   

  2022.09.19—2022.10.31

0

6

透射电子显微镜

2

龙丽霞

   

  2022.09.19—2022.10.31

0

7

D8 ADVANCEX射线衍射仪

60

   晶马晓晖

副高级中    

  2022.09.19—2022.10.31

0

8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45

马利利

中级

2022.09.19—2022.10.31

0

9

三维数码显微镜

30

郭倩颖

中级

2022.09.19—2022.11.31

0

10

2022年材料学院实验室安全培训

150

张爽男

副高级

2022.09.17

0

11

2022年化学药品管理制度培训

160

张爽男

副高级

2022.08.13

0

12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消防灭火演练

100

张爽男

副高级

2022.08.17

0

注:培训项目以正式文件为准,培训人数以签到表为准。

(三)安全工作情况

安全教育培训情况

410人次

是否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伤亡人数(人)

未发生

0

0

注:安全责任事故以所在高校发布的安全责任事故通报文件为准。如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请在其下方表格打钩。如发生安全责任事故,请说明伤亡人数。